船舶工业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与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而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因技术密集、建造难度极高,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十四五”时期,中国成功集齐这三颗“明珠”,成为可同时建造三大高端船型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
大型LNG运输船:“冰海巨兽”的能量守护
大型LNG运输船是低温运输领域的“超级工程”,核心挑战在于将天然气冷却至- 163℃液化后安全运输。2008年,我国首艘LNG运输船“大鹏浩”交付,成功摘取第一颗“明珠”,其14.72万立方米的装载量,液化后可满足2300万人一个月的生活用气,使用寿命达40-45年,远超普通船舶。这艘造价1.6亿美元的“冰海巨兽”,需攻克极低温绝热、材料耐低温等关键技术,船上的液货舱如同巨大的“保温瓶”,能在长途航行中牢牢锁住低温,避免天然气气化泄漏,其技术复杂度堪比航天工程。

航空母舰:深蓝海疆的国之重器
航空母舰是集船舶、航空、电子、兵器等多领域技术于一体的“海上移动堡垒”,其设计建造对船舶工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提出极致考验。2017年,我国第一艘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国产航空母舰正式下水,标志着第二颗“明珠”收入囊中,也让中国跻身少数能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行列。航母的建造需突破超大吨位船体焊接、动力系统适配、舰载机起降保障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从船体钢材的特殊配方到复杂电子系统的兼容,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国家的工业硬实力,成为守护海疆安全的核心支柱。
大型邮轮:移动海上城市的建造奇迹
大型邮轮被称为“漂浮在海上的城市”,是三大船型中集成度最高、协同难度最大的“巨系统”工程。历经8年科研攻关、5年设计建造,2024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第三颗“明珠”终被摘取,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具备该船型设计建造能力的国家。这艘13.55万吨级的邮轮,搭载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和2500万个零部件,敷设的电缆总长相当于从上海到拉萨的距离。建造团队突破减振降噪、重量控制、安全返港三大核心难点,通过薄形钢板应用、智能生产车间赋能和6280人定员救生系统配置,让这艘“海上城市”既舒适又安全,首航至今已服务超25万名乘客。

从LNG运输船的低温守护到航母的深蓝威慑,再到大型邮轮的民生承载,三颗“明珠”的集齐,不仅彰显了中国船舶工业的技术突破,更带动了材料、电子、机械等全产业链升级。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已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30强造船集团中中国企业占比过半。这3颗闪耀的 “造船皇冠”,正见证着中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坚定步伐,书写着海洋强国建设的壮阔篇章。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刘嘉依
审核: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邓兴军
综合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网、中国交通报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