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20日为“世界心梗日”,它由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等机构发起,旨在提高全球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了解其严重性、症状、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危急症,您知道什么是心肌梗死?一旦发生该怎么办?日常如何预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心脏事件。
心梗的常见症状
1.胸痛和压迫感:心梗患者常感到胸骨后剧烈疼痛,伴有压迫感,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不是明显的痛,是压迫感,人感觉不舒服,但不是明显的胸痛。
2.其他部位的疼痛:手臂、背部、颈部、颌部或胃部。
3.恶心和呕吐:心梗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尤其是女性患者。
4.呼吸困难: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
5.冷汗和头晕:心梗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发冷、出汗,以及头晕或晕厥的情况。
心梗的危险因素
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和不均衡饮食都会增加心梗风险。
2.慢性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是心梗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梗发作“自救三部曲”
第一,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医务人员帮助。
第二,把握黄金“120”,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应快速及时救治。
第三,“一躺二开三服药”,发生心梗后应停止一切活动躺下休息,并打开门窗保持通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保持情绪平稳,耐心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心梗的有效防范
1.均衡饮食:应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定期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
4.情绪管理: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有助于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5.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
6.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如体检时发现身体指标异常,或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要尽早就医,干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来源:桃源县中医医院 心内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桃源县中医医院 心内科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