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 “全球肺癌关注月”,11月17日为 “国际肺癌日”。这一始于2001年的全球性健康倡议,由世界肺癌联盟发起,旨在提升全民肺癌认知与防治意识,已得到世界多国响应。2025年关注月 “重视肺癌早筛 规范肺结节诊疗” 与肺癌日“突破边界,共创未来” 的主题,均聚焦于早发现、早干预、科学应对的核心方向。




什么是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肺癌是在单个或双肺中异常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这些异常细胞不能发挥正常肺细胞的功能,也不会发育成健康的肺组织。随着它们的生长,异常细胞会形成肿瘤并干扰肺部的功能。
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不同,可分为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

肺癌无传染性,但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




高危因素

吸烟

吸烟是引起肺癌最常见的原因。同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肺癌的风险高20倍。吸烟者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并且与吸烟的初始年龄、时间长短、吸烟量等因素相关。
吸二手烟
被动吸烟与环境吸烟也是肺癌的病因之一。经常被动吸二手烟,暴露在有二手烟环境中的人患肺癌的风险是无暴露者的1.33倍。
职业暴露
某些职业的工作环境中存在氡气、石棉、砷、铬、煤焦油、芥子气、镍、氯乙烯、甲醛等致癌因子,导致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空气污染
燃料燃烧和烹饪产生的室内污染,以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室外污染,均为肺癌的危险因素。
电离辐射
肺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
饮食与营养
食用水果、蔬菜少者及血清中胡萝卜素水平低者,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遗传与基因
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基因改变,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既往肺部疾病
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会增加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其他
病毒感染(HIV、EB病毒)、慢性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结节病等),也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你爸和你妈这样的对话你一定不陌生:




别急,看完这篇文章,你就能帮老妈怼回去了!

A:老李头,再吸烟怕你的肺保不住哟,快戒了吧!

B:戒啥戒,你看隔壁老王,抽了一辈子烟,都99了也没得肺癌,别大惊小怪!

这样的对话,你是否也似曾相识?

生活中总有些「老烟枪」似乎打破了健康规律,抽烟几十年却依然长寿。这不禁让人疑惑:「吸烟有害健康难道是个伪命题?」




1.抽烟与肺癌究竟有啥关系?

研究证明,吸烟是肺癌第一大诱因,90%的肺癌都与吸烟有关!

一支烟草的燃烧,会将7000多种化学物质带入你的身体,其中3000多种已知对人体有害,「臭名昭著」的如:

  • 尼古丁,对肺有极强亲和性,极易引起肺腺瘤、腺癌。它能通过多种途径损害DNA,导致正常细胞发生异常突变;
  • 多环芳烃,一种明确致癌物,常见于烟草、烧烤等,直接参与吸烟致癌的起始过程;
  • 不稳定氧化剂、自由基,这些物质会损害DNA、RNA、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从而开启和加速癌变。


除了肺癌,与吸烟有关的健康问题多达36种: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



2.每天一包烟,活到九十九?

「你说的那么严重,咋隔壁老王好好的,活到90还很硬朗?」

这就不得不提两个字:「概率」。你家隔壁老王好好的,不代表所有老王都好好的。据数据显示,一直吸烟的人,到75岁时患肺癌的累计风险为14%~16%;持续重度吸烟者(每天超过25支)的风险为20%~25%。

换句话说,假如100个隔壁老王一直抽烟,抽到75岁,平均有15个老王患上肺癌。

你家隔壁老王只是侥幸逃脱的幸运儿而已。




据研究显示,吸烟而长寿的人之所以长寿可能是由于这些人具有某种天生的复原能力,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吸烟并非对他没有「伤害」,但由于他修复能力天生就强,最终实际受到的伤害可能很小,如果不吸烟,他可能会活得更长。

除了天生基因强大,这些「幸运儿」可能生活环境较好,或者有其他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抵消抽烟的危害,但人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就是那个「天选之子」。

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是概率问题。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只有0或100%!


所以,烟还是戒了最踏实!


3.戒烟后身体反而越来越差?

有些人戒烟后,发现自己咳嗽加重、体重增加,甚至感到焦虑和疲惫,于是认为「戒烟反而对身体不好」。其实,这是「戒断反应」惹的祸。
戒烟后,身体会经历一个调整和修复的过程,很多人会出现咳嗽加重、体重增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口水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等不适,而这些症状也就成了老烟民们口中的「戒烟就生病」。



一般情况下,戒断反应会在戒烟最初的14天最为强烈,之后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大部分戒烟者症状会持续一个月左右,严重的可能会持续1年以上。
这些不适症状并非是病,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器质性伤害,是身体在努力调节适应没有尼古丁刺激的过程。只要坚持熬过去,就会戒烟成功。


4.2种错误的戒烟方式

真的不可取


  • 使用电子烟代替
电子烟虽不含传统香烟中的焦油和一氧化碳,但仍然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化合物,且某些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浓度甚至高于传统香烟。
长期使用电子烟,不仅无法摆脱对尼古丁的依赖,还可能对肺部健康造成新的危害。此外,电子烟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如丙二醇、香料等)也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 减量戒烟法
对于戒烟意愿不强烈的患者,临床上会采用逐步减量的戒烟法,每2周减少一半或四分之一的吸烟量,直至完全不吸烟,整个过程持续2~3个月。
大多数人的减量戒烟都由自己决策,没有科学的指导,也没有被严格执行,全凭自律,减少吸入量后的「戒断反应」,会让人更易复吸,戒烟失败率很高。



戒烟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想要科学戒烟,可以选择去专业的戒烟门诊寻求专业帮助,为自己设定明确目标,并做好应对「戒断反应」的准备,同时将自己的计划告知家人、朋友,必要时寻求其帮助与支持。


记住,健康是自己的,别把生命交给运气!

来源: 泉州市卫健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