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 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王志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主任医师
在植物王国里,有一种看似平凡的小草,它匍匐在地,叶片如一枚枚小巧的“铜钱”或“绿碗”,却承载着“伤口愈合专家”和“瘢痕修复师”的美誉,它就是积雪草,它不仅凝聚着千年传统医学的智慧,更在现代皮肤护理与创伤修复领域中凭借扎实的科学证据,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积雪草从植物特性到修复奥秘的完整故事。
一、初识积雪草:平凡外表下的“绿色修复力”
在民间,积雪草拥有许多亲切的别名,如“雷公根”“崩大碗”等,这些名字形象地描绘了它的形态或人们对其功效的朴素认知。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生长在草地、溪边、田埂等温暖湿润的角落,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尤为常见。
从外观上看,积雪草的茎纤细而匍匐,节上常生根,叶片呈圆肾形,边缘有温和的波浪状锯齿。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里要作一个简单区分:在某些地区,鱼腥草也被称为“雷公根”,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且科属、功效均不同,切勿混淆!
积雪草的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跨越东西方多种医学体系。在我国,《神农本草经》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跌打损伤。而在古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积雪草被视为“修复圣草”,认为其能“延年益寿”,并广泛用于促进伤口愈合。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二、揭秘修复之源:积雪草中的“核心功臣”是什么?
积雪草之所以能成为“瘢痕的草本修复师”,关键在于科学家们精准地找到了其发挥作用的“核心功臣”——积雪草苷。
积雪草苷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它们通过以下机制发挥药理活性。
1.促进创面愈合与皮肤再生:在皮肤受伤初期,积雪草苷能巧妙地“唤醒”并刺激成纤维细胞的活力。成纤维细胞是负责合成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等细胞外基质的“建筑师”。在积雪草苷的激励下,它们会更有干劲地“工作”,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填补伤口,从而缩短愈合时间。
2.调控胶原蛋白,抑制瘢痕增生:伤口愈合后,挑战并未结束。胶原蛋白的合成与降解失去平衡会导致胶原纤维无序、过度地堆积,就会形成凸起、肥厚的增生性瘢痕。积雪草苷在此阶段扮演了“秩序维护者”的角色。它不仅能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还能促进胶原蛋白排列整齐并平衡其代谢,从而从多个环节预防和改善瘢痕过度形成。这正是它被誉为“瘢痕修复师”的核心机制。《瘢痕早期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中明确提及,含有积雪草苷的制剂可用于改善瘢痕早期红斑或色素沉着。
3.强大的抗炎与抗氧化:积雪草苷还具备显著抗炎能力,能够有效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为伤口创造一个更“冷静”的愈合环境。同时,它还能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保护修复中的组织。
4.抑制色素沉着:部分瘢痕会伴随明显的颜色加深。研究发现,积雪草苷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有助于减少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在改善瘢痕颜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古方新用:现代科技如何唤醒古老植物的潜能?
传统的草药使用方式,如捣碎外敷或煎汤内服,虽有效但成分利用率有限。现代提取与制剂技术的飞跃,极大地释放了积雪草的修复潜能。目前,市面上积雪草苷的主要应用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外用制剂:如积雪草苷霜、软膏、凝胶等。可外涂于患处,建议每日使用3~4次,涂抹后轻柔按摩片刻以促进吸收。请注意,若皮肤有破损则不宜使用。

图3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内服制剂:如积雪草苷片。口服可使活性成分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常作为大面积烧伤、手术后患者抗瘢痕治疗的辅助手段。
科技的脚步从未停歇。近期,科学家成功将积雪草苷与一氧化氮(NO)结合,研发出新型ACNO水凝胶。这种材料特别适合治疗难愈合的糖尿病创面,既保留了积雪草温和促愈的特性,又通过一氧化氮实现了抗菌、改善微循环和调控炎症的多重功效,实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四、科学看待与正确使用:让“修复师”更好地为您服务
尽管积雪草苷功效显著,但我们仍需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它。
1.它是“助手”而非“万能神药”:瘢痕治疗需要综合方案,积雪草苷主要适用于早期干预和预防。对成熟、肥厚的陈旧性瘢痕效果有限,需配合激光、压力治疗等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2.效果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修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见效需要时间和耐心。
3.专业咨询至关重要:无论外用还是内服,特别是特殊人群(如孕妇、过敏体质者),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积雪草这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正持续为皮肤健康贡献力量。了解其原理后,我们就能在专业指导下,更明智地借助这位“草本修复师”的力量,科学应对瘢痕问题。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