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在青岛崂山区正式投入使用。该建筑凭借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100%绿色电能替代。通过一体化光伏幕墙、梯次电池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协同等技术,实现了100%绿电自给自足。所谓“超阶”,指的是大楼不仅依靠光伏发电,还融合了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放电等多种绿电应用方式,构建出一套高度集成、高效协同的清洁能源供能体系。
这座大楼建筑高度117米,日均用电量约6000度。其东、西、南三立面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如同为大楼披上了一层“发电外衣”。这些幕墙所产生的直流电可直接供给大楼内部使用,避免了交直流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解决了大楼25%左右的电力需求。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大楼底部的“隐藏能源”——14组梯次利用的汽车动力电池组。这些电池每日完成一充一放循环,既可吸纳光伏发电盈余。亦可在电网深谷时段以0.22元/度的低价储存未被消纳的清洁电力,用于用电高峰或阴雨天气。

整座大楼部署近3万个微型传感器,构建起覆盖楼宇全域的感知网络。通过数字化IoT平台实现对设备运行的智慧管控,替代传统人工运维,综合节能率达40%。员工可通过无感交互——如人脸识别自动乘梯、离席自动关灯关空调等——显著提升办公效率与用能精细化水平。大楼内安装的近24000个微小传感器,有效替代室内的传统开关,实现人与大楼内灯光、空调、电梯等全自动交互。通过扫描人脸便可以实时感知员工需要去的楼层,并立刻安排最近的电梯对员工进行接驳。
在这栋新投用的大楼里,还有着汽车给大楼反向供电的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全自动极速立体泊车系统,不仅在建造初期就节省了0.5亿元的建造费用,使用起来也更加智能高效。车辆停到指定区域后,机器人便会自动对接、调整车辆位置。单辆停车效率最高可以控制在35秒内。而在这套停车系统里,还藏着新能源汽车给大楼反向供电的黑科技。当车辆停稳后,充放电机器人就会进行自动链接。链接成功后,数字化系统就会按需分配,对大楼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目前,每天只需要300辆车为大楼各提供10度电,就可以为大楼解决近一半的能耗。因为新能源汽车几乎都是在晚上充电,因此,就相当于将晚上的谷电储蓄到白天用电高峰期使用,起到了削峰填谷,节约能源的作用。那么,开新能源车或许不用交停车费,反向充电,用电费抵扣就行。

该超阶零碳大楼不仅每年可消纳大量绿电,减少近2500吨碳排放。还通过高度数字化运营使得投资成本降低20%-30%,运营效率提升30%,综合用能成本节约约30%。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完整的能源生态系统。实现了100%绿电的自给自足,形成了零碳建筑新模式,利于破解动力电池回收难题,标准化集中管理也避免了电池分散处置的环境风险。
青岛崂山脚下,这座名为“超阶零碳”的建筑为城市天际线增添了一抹醒目的绿色。全球首座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的正式启用,不仅展现了绿色建筑的科技魅力,更成为青岛“无废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生动缩影。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王佳音
审核: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邓兴军
综合来源:人民网、央视网、大众日报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