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片由豆包AI原创生成,转载注明来源福医二院


“你是谁”

“这是在哪?我要回家”


三年前,王大伯(化名)的记忆力悄悄出现问题,会迷路、无法开车。起初他未重视,随着忘性逐渐加重,半年前症状愈发明显:频繁找东西、记不住新事、反应变慢。在家人的陪同下,王大伯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神经内科认知中心专科医生评估后,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全球患者已超5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将激增至1.52亿。它不是正常衰老,而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会逐渐“偷走”人的记忆、思维与独立生活能力。


警惕早期5大信号

01记忆减退

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刚发生的事转眼就忘。

02执行困难

不会用微波炉、算不清账、做饭忘记步骤等。

03定向障碍

在熟悉的街道迷路,分不清上午下午。

04语言障碍

说话卡壳,想说“手表”却说“看时间的东西”。

05情绪变化

突然变得焦虑、抑郁、易怒、性格大变。

注意:偶尔忘事≠患病。若频繁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一滴血,能发现吗?

传统检测主要为脑脊液穿刺、PET扫描,费用高、侵入性强。

随着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新兴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早期、便捷、低成本筛查。

专家提醒,目前不推荐无症状人群常规筛查,应由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12个可干预风险因素

阿尔兹海默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权威期刊《柳叶刀》指出,40%的痴呆病例可预防或延迟,关键在于控制12大风险因素,这些因素覆盖生命的不同阶段:

● 早年(<45岁):受教育程度较低(7%);

● 中年(45~65岁):听力受损(8%)、创伤性脑损伤(3%)、高血压(2%)、过量饮酒(1%)和肥胖(1%);

● 晚年(>65岁):吸烟(5%)、抑郁(4%)、社会孤立(4%)、缺乏体育锻炼(2%)、空气污染(2%)和糖尿病(1%)。


科学干预,从生活做起!

生活方式

✅ 运动处方:每周快走5次,每次30分钟,搭配力量训练

✅ 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鱼、坚果、橄榄油

✅ 动脑+社交:学书法、下棋、参加读书会

✅ 每晚睡7-8小时,深睡期帮助“清洗”大脑垃圾

✅ 打鼾严重、白天嗜睡?警惕睡眠呼吸暂停,及时就诊


医疗管理(遵医嘱)
✅ 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要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 听力下降者及时验配助听器,避免“听不清→不愿交流→认知退化”恶性循环


认知训练
✅ 玩益智游戏(如数独、拼图)、使用认知训练APP


特别提醒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让我们从今天起,多动、多吃鱼、多动脑、多社交!

如果您怀疑自己或家人记性衰退,请尽快前往记忆门诊或神经内科就诊。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