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时,封藏肾精,为健康骨骼打下坚实基础。每到换季,尤其是立冬之后,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因膝盖酸软、关节疼痛前来就诊的患者便显著增多。这不仅是关节的“抱怨”,更是身体发出的警示。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罗海恩主任介绍,冬季阳气潜藏,正是遵循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养护筋骨的关键时期。

中医智慧:养骨必先养肾

《黄帝内经·素问》提及:“肾主身之骨髓”,并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指出了肾与骨骼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

中医认为,“肾”是一个功能系统,是储存生命本源物质“肾精”的仓库。肾精能够化生骨髓,而骨髓则充养和支持骨骼。可以将其比作一棵大树:深扎的树根(肾)不断吸收养分,方能支撑起粗壮繁茂的树干(骨骼)。

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自然坚韧强壮;反之,肾精亏虚,骨髓枯竭,骨骼便会如同失养之木,变得脆弱、疏松,这也正是骨质疏松等筋骨问题的内在病根,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核心理念。


(▲AI图片)

现代医学视角看,中医“肾”的功能涵盖了部分内分泌调节及骨骼代谢的功能。冬季日照减少,户外活动减弱,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直接影响钙的吸收与骨骼代谢,这与中医“冬主闭藏,肾气易耗”的观点相契合。因此,立冬后主动补肾,实则为骨骼健康进行“战略性储能”。

立冬强筋骨“三部曲”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以下简单易行的养骨方案。

第一部:饮食筑基,黑色入肾

民间素有“逢黑必补”之说。黑色食物多入肾经,是冬季滋补肾精的佳品。

黑豆:被誉为“肾之谷”,能补肾强身。可烹制黑豆核桃猪骨汤,猪骨以形补形,黑豆与核桃固本培元。

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可炒熟研粉,每日一勺加入粥或牛奶中,长期坚持对改善腰膝酸软有益。

黑米:有“黑珍珠”美誉,滋阴补肾。可替代部分精白米煮饭熬粥。

肾精如同骨骼的“养料仓库”。冬季通过黑色食物进补,好比进行年终“战略储备”,为来年筋骨健康存足“本钱”。


(▲AI图片)

第二部:膏方增效,精准调补

对于已出现明显腰背冷痛、膝软乏力、畏寒怕冷等症状者,可能意味着肾精亏虚较重,单纯食补力有不逮。此时,中药膏方便能发挥优势。

膏方,又称“膏滋”,由资深中医师辨证论治后,根据个人体质(如肾阳虚或肾阴虚,是否夹杂湿气、血瘀)开出个性化处方,经工艺浓缩收膏而成。其药性缓和,力专效宏,便于长期服用,能系统性地滋补肾精、强壮筋骨、活血通络,尤其适合慢性筋骨疾病的调治与康复。

注意:膏方虽好,切忌“万人一方”。开具膏方必须专业辨证。肾阳虚者畏寒肢冷,需温补肾阳;肾阴虚者手足心热、口干,需滋补肾阴。药不对症,反受其害。

第三部:穴位按摩,激发内药

人体自带“养肾开关”,每日按摩可激发肾气,为骨骼“加油”。

1. 涌泉穴:肾经“源头活水”。

定位: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趾缝与足跟连线前1/3与后2/3交点。

按法:睡前热水泡脚后,搓揉脚心至热,再以拇指点按此穴,感酸胀为宜,持续3~5分钟。可引火归元,温通肾经,改善足膝冷痛。

2. 肾俞穴:肾之“精气输注之所”。

定位:腰部,与肚脐水平之脊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指宽)。

按法:双手握拳,以拳眼对准穴位顺逆时针按揉各3~5分钟;或搓热手掌上下摩擦该区至皮肤微热。能直接温煦肾阳,强健腰膝,缓解腰酸背痛。


(▲AI图片)

专家提醒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专家苏新平教授提醒,立冬是封藏肾精、养护筋骨的黄金时节。记住并实践这三个关键词——黑色食物、个性化膏方、涌泉与肾俞。养护关节骨骼是一场贯穿生命的“持久战”,需顺应四时,科学调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骨伤三科(关节外科) 张道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