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是断脐后留下的特殊创面,需保持清洁干燥,否则易引发感染。新生儿脐炎指脐部被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发展为严重并发症。
益阳市中心医院将帮助家长识别症状、掌握护理方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一、医学解析:脐炎为何偏爱新生儿?
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断脐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二是出生后护理不当,如脐部潮湿、被纸尿裤摩擦或污染。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免疫系统较弱,更需注意预防。
关键在于做到无菌操作、持续保持干燥、并坚持规范消毒。
二、家庭识别:3个信号警惕脐炎来袭
家长可通过以下表现初步判断宝宝是否出现脐炎:
1.轻度表现:
脐周皮肤轻微发红、肿胀,伴少量清亮或淡黄色分泌物,无异味。此时属感染早期,加强护理多可控制。
2.需就医表现:
脐部红肿明显,分泌物呈脓性、有臭味,或形成樱红色肉芽(脐肉芽肿)。
如伴有发热(肛温≥37.5℃)、精神差、拒奶、嗜睡或异常哭闹,应立即就医。
特殊情况:若脐带脱落后长期渗液,即使不红不肿,也需排查是否存在脐窦等结构异常。
三、家庭护理与就医指南
家庭护理四要点:
1.彻底消毒
每日用75%酒精或碘伏由脐根向内向外螺旋消毒,范围直径约5厘米,并保持干燥。
2.保持干燥
避免脐部沾水,洗澡后立即用无菌棉签吸干;纸尿裤勿覆盖脐部。
3.手部清洁
护理前家长务必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科学护理
不随意使用药粉、药膏或其他非医嘱用品。
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脐部红肿扩大、分泌物增多伴臭味;
2.宝宝发热、精神萎靡、拒奶;
3.脐带脱落后持续渗液或出现肉芽;
4.局部形成脓肿、皮肤发黑或宝宝异常哭闹。
四、识异常,防脐炎
预防脐炎,关键在于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做到规范消毒。家长应注意观察,出现红肿、渗液、异味等信号时及时应对,必要时立即就医,才能守护宝宝的健康起步。
参考文献
[1] 侯新琳. 新生儿脐炎[EB/OL]. 药管局, 2025.
[2] 张巍. 脐炎[EB/OL]. 药管局, 2025.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护理部 文永健
指导专家:儿科 刘香连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益阳市中心医院 护理部 文永健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