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别怕,您慢慢趴下去,疼就缓一缓,我们扶着您!”在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训练”。
这是一位骨质疏松伴脊柱病理性骨折的百岁老人,因严重脊柱后凸无法俯卧,手术一度陷入僵局。在医护团队的鼓励和科学引导下,老人从最初不能俯卧,到成功坚持30分钟,最后顺利实施手术。目前,奶奶已能下床活动,疼痛显著缓解。
疼痛与恐惧:百岁骨折老人的手术难题
因严重的脊柱后凸,现年100岁的王奶奶已不能“平卧睡觉”近3-4年,20多天前奶奶突起腰背部疼痛,连“坐着睡”都成为奢望——夜夜无眠,苦不堪言。11月3日,家人带着奶奶来到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门诊以“骨质疏松症伴胸6脊柱骨折”收住院。
经完善检查及全科医护人员讨论:一致认为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但奶奶脊柱后凸严重,加之疼痛与恐惧,奶奶根本不敢俯卧,而俯卧位是手术必需的前提条件。
手术团队面临两难:若不手术,老人将长期忍受疼痛,并可能因卧床引发更多并发症;若行手术,体位问题又成了“拦路虎”。
5分钟突破:温暖托举的第一次尝试

“奶奶,咱们不着急,慢慢来,趴一会儿就好,我们都在您身边。”医护人员用轻柔的话语安抚着老人。11月4日上午,在为王奶奶进行镇痛处理后,团队开始了关键的第一次尝试。他们细心地在老人胸腹部下方垫上柔软而稳固的枕头,这个小小的举措,如同一个温暖的支点,巧妙地托举起她变形的脊柱,也为她悬着的心找到了安放之处。
在大家的搀扶和鼓励下,王奶奶终于鼓足勇气,缓缓俯下了身躯。5分钟,短短300秒,对于普通人而言转瞬即逝,对她而言,却是一场与疼痛和恐惧的漫长博弈。当时钟走过这艰难的五分钟,整个团队都为之动容。“奶奶,您太棒了!我们成功了!”医护人员的欣喜赞叹让奶奶自己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她轻声问:“我是不是……能手术了?”
手术成功,终结20多天的“不眠之夜”

11月6日上午,王奶奶被接入手术室,不到30分钟手术成功完成,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此前折磨她二十多日的疼痛得到极大缓解。
术后当天,她便能在家属和护士的陪同下行走、如厕。最为重要的是,术后当晚,奶奶便迎来了久违的、不受疼痛惊扰的安稳睡眠,终于解决了长达二十多天的困扰。
医护心声:陪伴与鼓励是最好的“良药”
“高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但需要更多耐心和方法。”
“面对高龄、高风险患者,科室团队不仅要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每一次俯卧,都是老人迈向健康的一大步,我们能做的,就是陪着她,一起闯过去。”
骨科主任王淼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骨科疾病谱系正在发生变化,高龄、高风险患者已成为骨科诊疗工作的新常态。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通过建立个体化手术方案、优化围术期管理、完善康复训练体系等举措,聚焦高龄患者的特殊需求,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孙雪兰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 孙雪兰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