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照镜子突然发现嘴角歪了、脸部半边脸僵硬”,10月初李女士回忆起患病前一天晚上头发洗完后没吹干就躺床上睡着了,加上天气变冷没注意保暖。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专家提醒,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骤减,像李女士这样被面瘫“盯上”的人不在少数,这个病发病急、前期几乎无征兆哪怕平时看着身体健朗也可能突然“中招”。

什么是面瘫?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指面部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根据神经受损部位不同,可分为:

周围性面瘫最常见,多由面神经炎引起,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

中枢性面瘫由脑部病变(如脑血管病、脑肿瘤)导致,表现为病变对侧下面部肌肉瘫痪,额纹通常存在。

面瘫常见病因有哪些?

面瘫的核心是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功能失常。中医称其为“口僻”“吊线风”,多与以下因素相关:

1.外感刺激:面部直吹冷风、空调,或淋雨、受凉后,面神经血管收缩、水肿,压迫神经导致功能障碍。

2.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可能侵袭面神经引发炎症。

3.其他因素:过度劳累、熬夜、精神压力大、免疫力下降,或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也可能诱发面瘫。

警惕这些信号,是关键

面瘫多为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症状高峰,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1.单侧口角向一侧歪斜,说话、微笑时明显,进食时食物易残留患侧。

2.眼睑闭合不全,用力闭眼时患侧眼球外露,易流泪、怕光。

3.面部麻木、发紧,皱眉、耸鼻、鼓腮等动作无法完成。

4.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耳后疼痛、味觉减退、听力敏感等症状。

发病后7-10天是黄金治疗期,及时干预能大幅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症风险,切勿拖延或轻信偏方。

发生面瘫该如何治疗?

面瘫治疗以“疏通神经、修复功能”为核心,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1.急性期: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神经水肿,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感染)、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族)促进神经修复。

2.物理治疗:急性期后可配合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电疗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唤醒肌肉活力。

3.中医治疗

针灸辨证取穴(如攒竹四白地仓合谷等),急性期浅刺轻刺激,恢复期加用电针、温针灸,通络牵正。

②汤药调理:风寒袭络型用牵正散加减,风热阻络型配银翘散,气血亏虚型用补中益气汤,扶正祛邪。

4.辅助疗法:穴位按摩艾灸,帮助疏通经络、巩固疗效。

面瘫康复:科学护理助面部功能回归

面瘫患者的康复,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正确的日常护理能有效减少面神经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后遗症,为治疗效果“加分”。无论采用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配合科学护理,才能让面部功能更快、更平稳地恢复。

1.核心护理:面部保暖,严防“风邪”侵袭

面瘫多与风邪侵袭相关,护理首要任务是保护面部免受刺激:

①避免直吹:不直对空调、风扇、门窗缝隙,外出佩戴口罩或围巾,尤其秋冬季节、大风天气需加强防护。

②温水接触:洗脸、漱口、刷牙均用温水,避免冷水刺激面神经;洗头后立即用吹风机吹干,不湿发睡觉。

③减少刺激:不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化妆品,避免面部暴晒、冻伤。

2.功能训练:循序渐进,唤醒面部肌肉

在医生指导下,从发病1-2周后开始适度训练,避免肌肉萎缩和联动反应:

①基础动作训练:每天练习皱眉、闭眼、耸鼻、鼓腮、露齿、吹口哨、伸舌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2-3组,力度由轻到重。

②针对性练习:口角歪斜者侧重鼓腮(用手轻托患侧口角辅助闭合),眼睑闭合不全者多做闭眼练习(可轻轻按摩眼睑周围)。

③借助工具:对着镜子训练,观察面部对称度,及时调整动作幅度,避免过度用力。

3.饮食调理

①宜吃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瘦肉、蛋类、牛奶、新鲜蔬果)、蛋白质的食物,促进神经修复。

②忌吃食物:避免辛辣、生冷、油腻、坚硬食物,减少咀嚼负担,同时忌烟酒,避免刺激神经。

4.作息与情绪

①保证睡眠:每天睡足7-8小时,避免熬夜、过度劳累,让面神经得到充分休息;

②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运行,不利于康复。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彭小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彭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