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是第19个 “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其中一条宣传口号“提高认知,重在行动,关注职场糖尿病”,精准指出了当前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方向。在这一主题背景下,一位年轻患者的诊疗经历格外值得关注。

职场青年持续咳嗽牵出健康危机

30岁的小九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项目经理,工位永远堆着厚厚的需求文档,手机里的工作群消息从早响到晚。一年前确诊二型糖尿病时,他盯着报告单只愣了几秒 ——“年轻人代谢快,扛一扛就过去了”,仗着自己精力旺盛,加上项目上线压力接踵而至,他把医生 “规律服药、监测血糖” 的叮嘱抛到了脑后。

外卖、奶茶、熬夜加班成了日常,血糖像脱缰的野马,偶尔测一次空腹值,动辄超过 10mmol/L,他也只当是 “工作忙的正常反应”。

一个月前,一场 “小感冒” 打破了这份侥幸。起初只是晨起咳两声,小九在工位抽屉里翻出常备的止咳糖浆,喝了一周却不见好转。渐渐地,咳嗽变得不分场合:开会时突然涌上喉咙的痒意让他不得不中断发言,深夜改方案时,剧烈的咳嗽让他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

他加量服用止咳药、换了好几款感冒药,症状却越来越重,体重不知不觉掉了8斤,连爬两层楼梯都喘得厉害。“你这咳嗽不对劲,赶紧去医院!”在家人的反复催促和同事担忧的目光中,小九终于抽了半天假去做检查。

胸部CT报告上 “双肺多发病变,结核可能性大” 的字样,让这位一直紧绷的职场青年瞬间慌了神;随后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的结果,更是给了他沉重一击——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项目,收拾简单的行李,住进了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三科(结核病合并糖尿病诊疗专科)

综合干预 身心共护

入院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画面让医护团队揪心:小九的右肺上叶支气管黏膜重度充血肿胀糜烂溃疡,原本通畅的管腔缩窄了大半,里面可见大量白色坏死物附着。经支气管肺泡灌洗及防污染刷检送检,最终确诊为 “支气管结核”。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结核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你这是典型的‘代谢-感染’恶性循环。”内三科主任梁珍的话,让小九终于明白自己的侥幸酿成了大错。

医护团队迅速为他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一方面开展全身抗结核治疗,同时定期通过支气管镜进行局部注药,让药物直达病灶、提高浓度;另一方面同步强化糖尿病管理——护士每天带着血糖仪定时监测,医生根据血糖波动精准调整胰岛素用量,营养科医生专门定制了兼顾控糖和抗结核营养需求的食谱,还耐心教他计算主食摄入量。

治疗初期,小九躺在病床上,看着手机里同事讨论工作的消息,想到自己负责的项目被迫交接,又担心病情影响未来职业发展,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常常对着天花板发呆,连药都没心思吃。

医护团队看在眼里,每天查房时不仅细致检查病情,还会坐下来和他聊工作、聊生活:“你还年轻,只要规范治疗,完全能重返职场”“现在好好治病,就是为未来的工作打基础”。

渐渐地,小九脸上有了笑容,开始主动配合治疗,按时监测血糖、规律服药。随着治疗推进,他的咳嗽一天天减轻,不再半夜被憋醒,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复查CT显示肺部病灶已明显吸收。

职场人群需警惕隐匿的"双重挑战"

梁珍主任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结核发病风险比非糖尿病人群高 2-3 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糖尿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与职场人群久坐少动、外卖高油高盐饮食、精神压力大等典型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代谢-感染”恶性循环,且症状不典型、就诊延迟更增加了治疗难度。

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梁珍主任呼吁所有职场人士及糖尿病患者:重视早期信号。咳嗽、咳痰持续 2 周以上,伴体重下降、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排查结核;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践行健康职场生活。避免长期久坐,利用工间开展 “办公室微运动”,选择均衡饮食,控制高油高盐外卖摄入;强化疾病管理意识。严格控糖、规范用药,既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也是保护免疫防线、抵御感染的基础;构建健康支持环境。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筛查,提供健康餐饮选择及心理支持资源,共同守护职场人群的幸福与健康。

小九的病例揭示了职场青年在糖尿病与结核双重挑战下的健康困境。在“糖尿病与幸福感”的主题指引下,医生提醒每一位职场人:提高认知,重在行动,从规范慢病管理到关注身心整体健康,筑起抵御疾病的坚实屏障。唯有将健康融入日常,让预防优于治疗,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感,远离疾病威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胸科医院 刘日红 陈亚男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胸科医院 刘日红 陈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