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地球广袤的大地上,无数生物遵循着古老而神秘的节律,踏上迁徙的征程。这些迁徙通道宛如生命的脉络,串联起不同的生态系统,维系着生物多样性的繁荣。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些珍贵的生物迁徙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树立保护意识。智慧边海空防技术的出现,为守护这些生物迁徙通道带来了新的希望。它如同一位无形的守护者,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生物的迁徙保驾护航。让我们一同走进智慧边海空防技术的世界,探寻它如何守护生物多样性的迁徙通道。
                               

1、生物迁徙:生命的壮丽乐章
1.1 昆明红嘴鸥的浪漫之旅

每年秋冬之际,昆明这座温暖的城市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红嘴鸥。它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出发,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来到昆明的滇池、翠湖等水域。红嘴鸥的迁徙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它们要穿越高山、河流和海洋,克服恶劣的天气条件和食物短缺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凭借着敏锐的方向感和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之旅。红嘴鸥的到来,不仅为昆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坚韧。
1.2 西双版纳大象的“奇幻徒步”
西双版纳的大象也有着令人惊叹的迁徙故事。曾经,一群大象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向北徒步到昆明。它们穿越了森林、农田和村庄,所到之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象的迁徙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然而,在迁徙过程中,它们也面临着与人类活动的冲突,如农田破坏、道路阻碍等问题。这一事件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保护生物迁徙通道的重要性。
1.3 外国生物迁徙奇观
在地球的其他角落,也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生物迁徙现象。例如,非洲的角马大迁徙,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会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迁徙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它们在迁徙过程中要穿越马拉河,面临着鳄鱼和狮子等天敌的威胁。还有北极燕鸥,它们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鸟类,每年会在北极和南极之间往返迁徙,飞行距离超过万公里。这些生物迁徙奇观不仅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2、智慧边海空防技术成为守护生命通道的利器
2.1 监测技术

智慧边海空防技术中的监测系统就像是一双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实时监测生物的迁徙轨迹。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等设备,可以收集到生物的位置、数量和行为等信息。例如,在昆明红嘴鸥的迁徙过程中,人们可以利用卫星追踪器为红嘴鸥佩戴定位设备,实时了解它们的飞行路线和栖息地选择。在西双版纳大象的迁徙中,可以使用无人机对大象的行踪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它们的动向,避免与人类发生冲突。
2.2 预警技术
预警技术是智慧边海空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根据监测到的信息,提前预测生物迁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及时发出警报。例如,当监测到大象即将进入人类活动区域时,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短信、广播等方式通知当地居民,提醒他们做好防范措施。在红嘴鸥的迁徙过程中,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预警系统可以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红嘴鸥的安全。
2.3 智能决策技术
智能决策技术可以对监测和预警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保护生物迁徙通道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模拟生物的迁徙行为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预测不同保护措施的效果。例如,在规划大象的迁徙路线时,智能决策技术可以考虑到地形、食物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路线,减少大象与人类的冲突。

3 、智慧技术在生物多样性迁徙通道应用的未来展望
3.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智慧边海空防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的迁徙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通过保护生物迁徙通道,我们可以减少生物与人类的冲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2 推动科技与生态保护的融合
智慧边海空防技术的发展,是科技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体现。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结语
迁徙通道是迁徙生物的生命纽带,极其重要。智慧边海空防技术的出现,为守护这些生物迁徙通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通过监测技术、预警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等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迁徙需求,防范潜在的风险,科学规划保护方案。同时,智慧技术的应用也让体现了科技与生态保护的紧密联系。让我们充分发挥智慧边海空防技术的作用,集众人之智,守护好生物多样性的迁徙通道,让生命的壮丽乐章在地球上永远奏响。 


文、图作者:龙瀛,男,1981年生,广西灵川人,中共党员,复旦大学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任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国防教育学者、昆明学院智慧边海空防协同创新实验室主任,兼任昆明学院武装部专武干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边海空防协同创新,聚焦太空科技赋能、军事人工智能安全及特种电源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深耕边疆国防教育与边海空防智慧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致力于推动“国防教育 + 智慧边海空防”深度融合。社会兼职包括: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情报与智能认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会员。

来源: 迷彩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