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抗癌症的战争中,精准的情报是制胜关键。当体检或影像检查发现体内可疑肿块时,医生与患者最迫切的三个问题是:“是癌吗?”“是哪种癌?”“该如何治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依赖一位最终的“裁决者”——病理检查

它被誉为癌症诊断的“金标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可替代的关键一步。

影像学与病理学:侦察兵与审判官之别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三科副主任简小兰介绍,CT、B超等影像学检查如同“侦察兵”,能出色地定位目标:发现肿块、报告其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然而,它们有一个根本局限:只能从形态上推测,无法看清本质。那个阴影是良性炎症、结核,还是恶性肿瘤?“侦察兵”无法给出肯定答案。

这时,就必须请出“审判官”——病理检查。它的任务是直接获取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终极审讯”,依据细胞的“长相”做出权威判决,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凿的诊断。

病理检查:如何做出裁决?

病理检查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过程:

1. 获取样本:通过穿刺、内镜钳取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一小块病变组织。

2. 制片与分析:组织经过复杂处理,被制成极薄的切片并染色,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AI图片)

3. 洞察本质:癌细胞通常具有核大深染、形态怪异、排列混乱等特征。病理医生据此做出核心判断。

病理报告的三大核心价值

一份病理报告远不止“是否患癌”那么简单,它提供三个层面的关键情报:

第一层:定性——解决“是不是”的问题

这是最根本的判决,能将影像上的“可疑结节”最终定性为良性病变或恶性肿瘤。这一结论直接决定患者是需要积极抗癌,还是只需定期观察,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与恐慌。

第二层:分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癌症是一个庞大疾病家族。以肺癌为例,病理能将其区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前者对化疗、放疗敏感,后者则可能首选手术或化疗、靶向治疗。诊断分型一错,治疗方向便会南辕北辙。

第三层:分级与分期——评估“有多凶”与“到哪步”

分级:根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级别。级别越高,意味着癌细胞越“幼稚”和凶猛,生长转移能力越强,预后也越差。

指导分期:病理报告描述肿瘤侵犯深度、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进行精准TNM分期的基石,直接决定治疗策略的制定。


(▲AI图片)

超越诊断:精准治疗的“导航图”

现代肿瘤学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病理检查正是其基石。通过对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化与分子病理检测,可以:

寻找靶点:检测是否存在如EGFR、ALK等特定基因突变。一旦发现,患者便能使用对应的靶向药物,实现“精确打击”。

评估免疫疗法:检测PD-L1等蛋白表达水平,为是否采用免疫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没有病理组织这块“原材料”,所有前沿检测都无法进行,患者可能因此错失最有效的治疗机会。

实体瘤与血液瘤,无一例外

1. 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必须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2. 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其诊断本质仍是病理学。白血病需骨髓穿刺分析细胞形态与基因;淋巴瘤需淋巴结活检以区分各种亚型,其治疗方案差异巨大。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三科王华中主任提醒:病理检查,这个看似居于幕后的实验室步骤,实则是连接诊断与治疗的桥梁,是临床医生制定作战方案的“总参谋部”。它或许需要一次小小的穿刺或内镜,带来些许不便,但为了拨开迷雾、认清敌情、选择最有效的武器,这一步至关重要,是现代科学抗癌中不可逾越的基石。

当医生建议进行病理检查时,请理解其背后的深远意义。积极配合这一步,正是为赢得最终胜利,迈出的最坚实一步。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三科 彭银花 简小兰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