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出行。

飞机是否设计合理、安全可靠,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波音、空客这样的世界航空巨头一样,中国国产民机若要真正执飞航班、开拓国内外航线,就必须通过最为严格的适航审查。适航标准不仅是准入门槛,更是保障飞行安全的核心依据。

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适航标准主要来自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与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中国民用航空局在制定自身适航规章时,主要参考了FAA的体系,并结合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实际,逐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体系。对于中国民机而言,只有在设计、制造、试飞、运营等各环节全面满足这些标准,才能获得适航证书,从而进入市场。

国产民机的设计,必须落实到每一个部件、每一项配套设备,甚至是关键原材料。所有环节都要达到适航标准的要求。过去,我们只是知道波音和空客的飞机“是这样的”;如今,我们不仅要知道“其然”,更要明白“其所以然”。通过这一过程,中国航空人逐步掌握了国际先进飞机为什么要如此设计的原理,继而能够让我们制造的飞机达到同样的标准,甚至在未来做得更好。这一跨越,是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创新的进阶。对一个新兴的民机产业而言,挑战极大,但挑战的背后正孕育着机遇。

C909就是在严格遵循适航标准的基础上完成设计并投入运营的。它的成功,不仅修炼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内功”,也为后续C919等更大型国产民机的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肖/摄

2018年3月26日上午9时,C909在冰岛凯夫拉维克机场迎来了极为关键的一次试飞——大侧风试飞。当日天气恶劣:风向130°,平均风速35节,阵风更是高达45节,跑道正侧风达31节,沿跑道风15节。按照常识,飞机起降一般逆风进行,这样能充分利用升力,缩短跑道需求。然而天气往往并不“配合”,强烈的侧风随时可能出现。过大的侧风会影响飞机的操纵性能与发动机状态,极大威胁飞行安全。

C909在设计阶段的指标是:起飞抗侧风能力30节,着陆抗侧风能力27节。但我国国内风力最强的地区,风速通常也不过22节。若想真正验证飞机是否可靠,必须在远比国内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试飞。研发团队决定将试验地选在冰岛——这个靠近北极圈、盛行强西风的国家。

试飞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插曲。由于此前俄罗斯的一架SSJ100支线客机在冰岛试飞时冲出跑道,造成不良影响,当地议会随即出台法案,禁止外国飞机来此试飞。冰岛政府担心类似事件损害国家形象和旅游业发展。为此,中国团队专门进行了技术交底汇报,甚至请来宇航员作为专家审查C909的技术方案。最终,中国航空人以严谨的准备和充分的数据赢得了信任,获得批准在冰岛进行试飞。

陈勇回忆,当时整个团队在冰岛驻扎三个月,反复开展各项科目,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这次试飞突破了六大关键领域、十六项关键技术,成果意义深远。

试飞结果令人振奋。C909在起飞阶段的最大瞬时侧风风速达到47.4节,相当于9级烈风;平均风速38.4节,相当于8级大风。着陆阶段的最大瞬时风速更是达到48.7节,接近10级狂风;平均风速35.2节,同样达到8级大风。这些指标全面超越了中国民航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所规定的25节要求,充分证明了C909在极端风况下依然具备安全运行的能力。

梁睿祺/摄

大侧风试飞只是C909为追求极致安全所做努力的缩影。适航标准的严苛不仅锻造了国产飞机的可靠性,也让中国航空工业真正与国际规则接轨。C909在逆风中飞翔,体现的正是中国民机迎难而上的精神。它不仅是国产喷气客机的开路先锋,更是我国航空工业不断追求卓越、飞向远方的生动象征。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乘客搭乘C909飞上蓝天,它背后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一架飞机本身。它代表着中国航空人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智慧,代表着中国民机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的历程,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在高端制造业上不断追求自主和卓越的坚定决心。C909的逆风飞翔,不仅是一次试飞的成功,更是中国民机迈向未来的一次豪迈宣言。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中国航空学会
审核:王亚男,编审《航空知识》主编 中国科协航空科学技术文化首席传播专家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