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件快递从新疆发出,只需两天就能抵达上海;一列高铁穿越群山,一架货运飞机跨越大洋;而无论是高速公路、铁路、航线,还是管道、航运、轨交——它们其实都在同一张巨大的“交通网络”中协同运转。“十四五”时期,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加速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更加系统完备。这就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一张让中国“流动起来”的超级网络。
在技术创新方面,聚焦新技术应用、新装备研发、新业态发展,开展系列创新场景应用和核心技术攻坚。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推动20个区域、超过6万公里通道改造升级,通行效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分别提升20%、30%左右。

“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交通领域17项主要指标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等6项指标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等11项指标2025年底前将全部完成。“大通道”——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加速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连接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大网络”——国家高速公路主线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铁营业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港口规模能力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邮政行业设立营业网点50多万处。“大枢纽”加快建设。由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这“三位一体”构成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持续完善。

天山胜利隧道打通天山南北千年屏障、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刷新世界第一高桥纪录、沈白高铁在极寒冻土施工破解多项世界级难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几代人以汗水绘就“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这张网络,不只是“多修几条路”那么简单。它像一张立体的蜘蛛网:地面有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地下有地铁与管廊,空中有航线与无人机通道,水上有黄金水道与智慧港口。通过卫星导航、智能调度和大数据管理,它让“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成为现实。
从一条铁路到一个体系,从“通路”到“联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加速度”。它让空间变小、时间变短,也让发展的机会更均衡。当数据与道路交织、科技与交通融合,这张看不见的“交通神经网”,正在让中国从“交通大国”迈向真正的“交通强国”。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赵庭月
审核: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部教授、研究生导师 邓兴军
综合来源:求是网、新华社、中国经济网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