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糖,就不会长蛀牙?

这种说法过于片面。

龋齿的发生通常是由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即:

· 细菌:口腔中的致龋菌(如变形链球菌)会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酸性物质;

· 食物:含糖或淀粉的食物为细菌代谢提供底物,是产酸腐蚀的原料;

· 宿主:指个体牙齿的结构、唾液分泌、口腔卫生习惯等,例如儿童乳牙和新萌恒牙釉质薄、矿化差,更易受酸蚀;

· 时间: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停留时间越长,细菌持续产酸作用就越久,龋坏风险也越高。

虽然少吃糖可以减少细菌产酸的原料,降低龋齿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杜绝蛀牙。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洁,即使摄入的是米饭、馒头、面条等高淀粉食物,细菌仍会分解它们产酸,持续腐蚀牙釉质,最终形成龋齿。

因此,预防龋齿不能仅靠“少吃糖”,还要注意减少食物残渣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饭后及时漱口,每天正确刷牙,配合使用牙线;定期口腔检查,必要时采取涂氟、窝沟封闭等防护措施。

作者: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

审核: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吴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牙颌颜面医疗美容分会常务理事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