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是个常见误区。
烹调方式正确的话,鸡精不会致癌。
鸡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其主要呈鲜物质。谷氨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只有被提炼出来以后,变成游离的氨基酸盐即谷氨酸钠,才能为食物增加鲜味。鸡精中的其它成分是核苷酸、食盐、白砂糖、鸡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鲜剂等,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故称“鸡精”。鸡精在高温(120℃ 以上)加热久了会转化为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并未被列入致癌名单,正常食用鸡精是安全的。
不过,由于加热久了会损失鲜味,所以建议大家烹调食物、炒菜时最好是快出锅前再放鸡精,这样能更鲜美。
作者: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
审核: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学辟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