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用吸管喝奶茶会长法令纹”
网上有“科普”说:经常用吸管喝奶茶,面部就要重复噘嘴的肌肉运动,等于变相地让嘴唇做出太多咀嚼动作,导致唇纹增加,不知不觉还会长法令纹。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很不严谨。
法令纹出现或者加深的主要原因是年龄,除此之外,个体差异、吸烟、日晒等原因也会影响。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用吸管喝水、喝奶茶的时候,重复次数足够多,特定的肌肉活动做到足够久,就有可能由于吸管而出现嘴角纹、嘴唇竖纹、法令纹,但实际的影响非常小。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使用次数并没有那么多,另一方面使用吸管时,肌肉参与的程度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最近,网上有个“科普”非常火,说长期用吸管会嘴凸,还会形成嘴角纹、嘴唇竖纹以及法令纹。这对爱喝奶茶的人来说简直是噩耗。

图1. 法令纹示意图(来自参考资料)
有人解释其背后的“原理”——使用吸管的时候,面部会重复噘嘴的肌肉运动,等于变相让嘴唇做出太多咀嚼动作,导致上面的多种皱纹。有些骨科教授也持相同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信不少人是第一次知道这个知识点。那么,以后要怎么办,还能不能用吸管喝奶茶了?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
用吸管会长纹是真的吗?
遇到上面这种反常识、反直觉的陌生知识点,我们不要先忙着相信,而是先问“是这样吗?”。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皱纹的形成原理。上面提到的嘴角纹、唇纹、法令纹,都是皱纹。它们出现或者加深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年龄,其他因素都难以和衰老带来的改变相匹敌。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重力会拉下该松弛的皮肤。与此同时,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会自然减少,导致皮肤缺乏弹性,难以保持原有形状。
还有的是个体的组织结构差异。比如有的人天生更容易出现法令纹,因为他们鼻旁区域的体积相对缺失,浅层脂肪等软组织不足,进而容易形成阶梯状分界线,也就是法令纹(它的另一个称呼是鼻唇沟)。
除此之外,吸烟和日晒后,也更容易出现皱纹。
吸烟和阳光(特指里面的紫外线)的坏处在于,它们都会破坏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这些蛋白是赋予皮肤弹性和恢复力的天然物质,被破坏后,会导致皮肤松弛、变硬和弹性降低,另外,紫外线还会额外削弱结缔组织。曾有一项对双胞胎的研究显示,吸烟的一方比不吸烟的另一方在法令纹的评分方面明显更差。
而用吸管,和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都没有任何关联,自然就不用太担心。
那么,吸管是否可能是有某些次要的负面影响呢?下面接着讨论另外一个问题。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肌肉活动会加速皱纹是这样吗?
就像上面提到的,有人认为,用吸管的时候,面部会重复噘嘴的肌肉运动,和咀嚼类似,会导致皱纹。那么,这个说法对吗?
我们先说结论:从理论上来说,肌肉活动确实有可能会加速皱纹。
且先不讨论吸管,我们常听说的一类皱纹,统称为“表情纹”,就和肌肉活动有关系。一些过度的、常年的特定表情动作,就可以引起一些表情纹,比如说大笑后出现的鱼尾纹,皱眉后引起的川字纹,抬眉毛后引起的眉间纹。

图2. 眉间纹(来自:https://dermonbloor.com/expression-lines-forehead-wrinkles-crows-feet/)
这些表情纹,在人们年轻时可能做表情时出现,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经年累月的表情运动,这些线条容易变成更深、更永久的皱纹,即使在面部放松时也不会消失。这种观察,就提示重复的肌肉活动确实有可能会在皮肤上留下持久的印记。
类似地,还有一种皱纹,叫做“睡眠纹”,这种皱纹指的是,长期固定地侧卧位睡觉时,有可能会加剧法令纹,一是因为重力作用,二是因为重复的肌肉影响。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作为类比,要是用吸管喝水、喝奶茶的时候,重复次数足够多,特定的肌肉活动做到足够久,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吸管而出现嘴角纹、嘴唇竖纹、法令纹……
遗憾的是,这只是理论设想,实际情况另有不同。我们接着往下看。
吸管的实际负面影响微乎其微
用吸管的实际情况,有几个关键点:
关键 1:用的频率不高。比较常见的情景是每天用吸管喝牛奶;偶尔用吸管喝咖啡、奶茶、其他饮品。个别的人还会使用吸管杯喝水。这些都不算是高频率使用吸管,平均算下来的总使用时间不算长。
关键 2:使用吸管基本不费力。我们用吸管喝的东西,都是液体。大家可以回忆下,用吸管喝牛奶、咖啡、饮料有觉得费劲吗?手头有吸管的,可以做个实验,看吸东西的时候,嘴唇肌肉动的幅度。我们体验下来,发现使用吸管轻而易举,肌肉参与的程度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要说费劲,可能是一些有料的饮品,比如添加了豆腐脑、芋泥、珍珠的饮品,但这种情况也并不是普遍现象。要是每天都喝类似水泥的“非牛顿流体”饮料,那倒是需要担心长皱纹的风险。
基于上面 2 点分析,我们的看法是,用吸管的实际情况可以忽略,不需要担心。至于文首提到的所谓的机制分析,太过理论化,和实际情况偏差很大。不信的话,我们来举两个例子,看看套用这一套理论后的情况:
例 1:某学者指出,长期吃饭,不仅会嘴凸,还会形成嘴角纹、嘴唇竖纹以及法令纹。这是因为,吃饭时候,嘴唇会频繁地做出咀嚼动作,导致上面的多种皱纹……
例 2:某教授指出,说话太多,会长皱纹。因为说话会动用大量口周和面部的肌肉,说太多话,面部就会重复噘嘴等肌肉运动,进而出现复杂的皱纹。教授还指出,很多人喜欢说话,虽然有助于社交,但是长期这么做人会因为皱纹而老得更快……
那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显而易见,我们并不会担心吃饭或者说话会长皱纹这件事,这简直是不可理喻的说法。
少长皱纹,可以这样做
如果真的想少长皱纹,或者让皱纹来得慢一点,正确的做法不是不用吸管,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生活方式、皮肤护理和个人习惯。
· 首先是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日晒。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我们已经知道,年龄相关的衰老是无法避免的,但紫外线引起的光老化则可以很好地人为干预。
· 停止吸烟。吸烟是另一个可控的危险因素,少吸一点烟,面部的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就能多一分,皱纹出现的时间就会延缓一点。
· 避免持续的体重波动。也就是保持体重稳定,因为不管是持续的体重增加还是减轻,都有可能加剧法令纹等皱纹。
另外,对于已经长出来的皱纹,也是可以想办法来改善的,这就涉及到多种医美干预措施了。医美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淡化皱纹。注射填充应用很普遍,原理是在皮肤褶皱下方注射物质,填充该区域,恢复体积和丰满度,从而使表面平滑。
图3. 透明质酸皮肤填充剂治疗前后对比(左侧为治疗前,右侧为治疗后)(来自参考资料)
注射肉毒毒素(俗称除皱针)也能改善多种动态皱纹纹,原理是减弱和放松特定部位的肌肉强度,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
还有一些光电设备也有一些帮助,比如激光、微聚焦超声,它们能一定程度刺激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再生,从而提升下垂的软组织。

图4. 有创治疗设计图(来自参考资料)
相对有创的还有线雕/埋线提拉,这使用了带倒刺的线材来拉动和收紧皱纹上方的松弛皮肤和软组织。
这方面的应用需要专业的医美医生评估和开展,这里就不再详细阐述。如果有除皱需要,建议规范就医咨询,以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方案。在此之前,可以放心地用吸管喝奶茶~
照“谣”镜
这类谣言绑定了人们的高频日常场景:既聚焦了奶茶、护肤等大众熟悉的行为,又戳中了法令纹等“颜值焦虑”,很容易导致人们在看到这类内容时,情绪驱动传播优先于理性判断。识别这类谣言时,可以看是否有“绝对化”“极端化”描述,如果有,可能要注意。
参考文献
[1]Nasolabial folds (smile lines).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3027- nasolabial-folds
[2]Hong GW, Song S, Park SY, et al. Why do nasolabial folds appear? Exploring the anatomical perspectives and the role of thread-based interventions. Diagnostics (Basel). 2024; 14(7): 716.
[3]Nasolabial fold treatment for lines around your mouth.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nasolabial-fold-8419002
[4]Hong GW, Wan J, Yoon SE, et al. Anatomical considerations and technique for nasolabial fold thread lifting. 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 2025; 13(10): e7150.
[5]Stefura T, Kacprzyk A, Droś J, et al. Tissue fillers for the nasolabial fold ar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esthetic Plast Surg. 2021; 45(5): 2300-2316.
[6]Li Q, Cui H, Tseng FW, et al. The assessment, strategy, and treatment protocol: Nasolabial fold assessment, strategy, and treatment with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in Chinese patients. 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 2025; 13(5): e6792.
[7]Beer GM, Manestar M, Mihic-Probst D. The causes of the nasolabial crease: a histomorphological study. Clin Anat. 2013; 26(2): 196-203.
[8]Yazdanparast T, Hassanzadeh H, Nasrollahi SA, et al. Cigarettes smoking and skin: A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bi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kin in smokers and non-smokers. Tanaffos. 2019; 18(2): 163-168.
[9]Di Gregorio C, Oliveri L, D'Arpa S. Cheek volumization and the nasolabial fold. Plast Reconstr Surg. 2018; 142(6): 975e-976e.
策划制作
作者丨唐教清 皮肤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审核丨徐敏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学辟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