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单上,“甲状腺结节”几个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让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别紧张!作为甲乳外科医生,今天就来为您揭开甲状腺结节的神秘面纱,告诉您它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发现后应该如何科学、理性地对待。

一、认识甲状腺结节:颈部“小蝴蝶”上的小团块

1.甲状腺在哪?干什么的?

甲状腺位于我们颈部前方,形状像一只展开翅膀的蝴蝶。它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掌管着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体温调节等关键生理功能。

2.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简单说,就是甲状腺内部出现了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的“小团块”。它可以是实性的、囊性的、混合性的(囊实性)。

3.结节很常见吗?

非常常见!现代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使得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升高。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只有少数需要警惕。

二、甲状腺结节为何找上门?多因素作用

结节的形成原因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碘摄入:扮演“双刃剑”角色

碘缺乏:长期缺碘(如某些内陆地区),甲状腺会代偿性增生,易形成结节(地方性甲状腺肿)。碘过量:长期摄入过多碘(沿海地区,或过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高的食物),也可能刺激甲状腺,诱发结节。均衡碘摄入是关键。

2.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癌)病史,个体患病风险会相对增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甲状腺细胞的生长调控。

3.环境因素

辐射暴露:童年或青少年时期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或长期职业性接触放射性物质,是明确的甲状腺结节和癌的风险因素。

4.其他因素

自身免疫: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常伴随结节。激素水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与雌激素水平有关。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作息不规律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被视为潜在风险因素。

三、甲状腺结节有症状吗?多数静悄悄

好消息:绝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没有任何症状!它们通常是体检时通过超声“意外”发现的。少数情况可能引起不适:(1)压迫症状:当结节长得比较大时:压迫气管→呼吸困难、憋气感。压迫食管→吞咽有异物感或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需高度重视,如果双侧可能窒息可能)。(2)功能改变:少数结节能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称为“毒性结节”或“高功能腺瘤”),导致甲亢症状:心慌、手抖、怕热多汗、易饥消瘦、失眠易怒等。大部分结节不影响甲状腺功能。

四、科学评估结节的良恶性

发现结节后,首要目标是判断其性质(良性还是恶性)。

1.甲状腺超声检查-初筛“侦察兵”

这是评估结节最重要、最常用、无创的首选方法!(1)超声检查:形态与边界:规则(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多提示良性;不规则、边界模糊/微分叶则需警惕恶性。(2)内部结构:纯囊性(充满液体):几乎总是良性。实性(低回声为主)或混合性:需结合其他特征分析。回声:极低回声与恶性风险增加相关。(3)钙化:微钙化(像沙粒):与恶性(尤其乳头状癌)关系密切,需高度重视。粗钙化或环状钙化:多为良性。(4)纵横比(高度>宽度):>1提示恶性风险增高。(5)血流信号:丰富杂乱的血流可能提示风险增加(特异性相对较低)。

2.甲状腺功能检查-了解“工厂”状态

必查项目:TSH(促甲状腺激素)是核心指标。TSH降低提示可能存在“毒性”结节或甲亢;TSH正常或升高则需结合其他检查。通常还包括:FT3,FT4,以及相关抗体(如TPOAb, TgAb)以排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3.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关键“审判官-金标准”

当超声提示结节存在可疑恶性特征(或达到一定大小)时,FNA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手段。怎么做?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用一根非常细的针穿刺到结节内,抽取少量细胞,在显微镜下由病理医生观察细胞形态。

表1 结果解读(Bethesda系统及临床意义)

类别

诊断名称

恶性风险范围

处理建议

I类

标本不满意或无诊断价值

5%-10%

重复穿刺(建议间隔≥3个月),结合超声评估风险。

II类

良性

0%-3%

随访(6~12个月超声复查)

III类

意义不明的非典型病变/滤泡性病变

6%-30%

重复穿刺(约60%可明确诊断)或分子检测;高危者手术切除。

IV类

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

10%-40% 

通常建议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或分子检测辅助决策。

V类

可疑恶性肿瘤                 

45%-75%

高度怀疑恶性,建议手术

VI类

恶性肿瘤         

94%-99%

确诊,需手术(根据癌类型定制方案)。

4.其他检查(按需选择)

CT/磁共振:主要用于评估巨大结节与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大血管)的关系,或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甲状腺核素扫描:主要用于鉴别“热结节”(高功能腺瘤,几乎均为良性)和“冷结节”。在FNA广泛应用后,其地位有所下降。

五、科学应对:良性观察,恶性规范治疗

1.良性结节:定期观察是主流!

(1)核心策略:绝大多数无症状的良性结节无需特殊治疗!(2)定期随访: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通常每6-12个月),监测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长期稳定可逐渐延长间隔。(3)什么时候良性结节需要治疗?引起明显压迫症状(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确诊为“毒性结节”导致甲亢(药物控制不佳或不宜时)。结节进行性增大,或随访中出现可疑超声特征。患者因结节过大产生严重焦虑,强烈要求手术(需充分沟通)。(4)生活管理:均衡碘摄入:遵医嘱,不缺不补,避免过量。(5)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管理压力,戒烟限酒。(6)无需特殊忌口:正常饮食即可,除非合并甲亢需低碘或医生特殊嘱咐。

2.恶性结节(甲状腺癌):积极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1)核心策略: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2)手术方式:根据癌灶大小、位置、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3)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适用于低危、单侧、微小癌(<1cm)且无高危因素者。(4)全甲状腺切除:适用于癌灶较大(>4cm)、双侧癌、有淋巴结转移、侵犯包膜外、高危病理类型或计划术后行碘131治疗者。(5)淋巴结清扫:若术前或术中怀疑/证实淋巴结转移,需行中央区或颈侧区淋巴结清扫。(6)术后治疗与管理: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术后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补充甲状腺激素,并抑制TSH(降低复发风险),剂量需根据复查结果个体化调整。放射性碘(碘131)治疗:主要用于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可能存在的转移灶。定期随访: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药量)、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TgAb)、癌胚抗原等监测、甲状腺及周围淋巴结彩超(监测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必要时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预后: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非常好,10年生存率极高。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是保障疗效的关键。

六、重要总结与提醒

1.发现结节莫慌:记住,绝大多数是良性的!

2.科学评估:务必找专业医生(内分泌科、甲乳外科)就诊,根据彩超、甲功、自身抗体等辅助检查和必要时的穿刺结果,明确性质。

3.良性结节:定期彩超随访,无需过度治疗,健康生活、健康心态非常重要。

4.恶性结节:规范治疗+严格定期随访是获得良好预后的保障。大多数甲状腺癌(尤其乳头状癌)并不可怕,是可治愈或长期控制的疾病。

5.沟通是关键:对报告结果、治疗方案有任何疑问,及时有效与医生沟通,理解意义和目标。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的健康“小插曲”。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它,用规范的方法评估和处理它,就能将影响降到最低。重视但不恐慌,定期体检,关注变化,与医生携手,共同守护好您的颈部“小蝴蝶”!

作者: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志强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