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长痘痘了!”“痘印怎么消都消不掉”“用了好多护肤品,痘痘反而更严重”…… 相信不少人都被痤疮(俗称 “痘痘”)困扰过。作为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痤疮不仅影响颜值,还可能打击自信心。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痤疮的成因、科学护理方法,以及常见误区,帮你摆脱 “痘痘肌” 烦恼!

01痤疮为什么会 “缠上” 你?
很多人以为长痘只是 “油脂分泌多”,其实痤疮的成因很复杂,是皮肤油脂、毛囊角化、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还与这些因素相关:
激素水平:青春期、生理期、孕期,或长期熬夜、压力大导致激素紊乱,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为痤疮埋下隐患。
毛囊角化异常:正常情况下,毛囊口的角质会定期脱落,但若角化过快,角质会堵塞毛孔,油脂排不出去,就会形成 “闭口粉刺”(小米粒样的小疙瘩),进一步发展可能变成红肿的 “炎性痘痘”。
细菌感染:毛孔堵塞后,痤疮丙酸杆菌会大量繁殖,引发炎症,让痘痘变红、变肿,甚至出现脓疱。
生活习惯:高糖、高脂饮食(如奶茶、油炸食品)会加重油脂分泌;频繁用手摸脸、挤压痘痘,会让细菌扩散,加重炎症;使用油腻的护肤品、化妆品,也可能堵塞毛孔。

02做好这 5 点,减少痘痘 “爆发”
痤疮护理的核心是 “清洁、控油、抗炎、防晒”,但很多人会用错方法。我院皮肤科医生总结了 5 个关键步骤,简单易操作:
1.温和清洁,拒绝 “过度洗脸”
油脂分泌多不代表要 “猛洗脸”,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屏障,反而让皮肤分泌更多油脂。建议每天用温和的氨基酸洁面产品洗 2 次脸(早晚各 1 次),水温控制在 32-38℃(接近体温),避免用毛巾用力擦拭。
2.精简护肤,重点 “控油 + 保湿”
痘痘肌大多是 “外油内干”,盲目控油不保湿,会加重皮肤屏障损伤。推荐选择清爽型保湿产品(如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的乳液或凝胶),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矿物油的护肤品;化妆后要彻底卸妆,选择卸妆油或卸妆膏(乳化干净后不会堵塞毛孔),避免用卸妆水反复摩擦皮肤。
3.严格防晒,避免 “痘印加深”
紫外线会刺激黑色素生成,让红色痘印变成褐色痘印,还可能加重炎症。无论晴天还是阴天,都要做好防晒:出门前 15 分钟涂抹清爽型防晒霜(SPF30+、PA+++ 以上),每 2-3 小时补涂 1 次;户外时搭配帽子、口罩、遮阳伞,物理防晒更安全。
4.调整饮食,减少 “痘痘诱因”
虽然饮食不是痤疮的直接原因,但会影响病情。建议减少高糖(奶茶、蛋糕、含糖饮料)、高脂(油炸食品、肥肉)、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 A(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维生素 C(橙子、猕猴桃、西兰花)、锌(牡蛎、瘦肉、坚果)的食物,帮助调节油脂分泌、促进皮肤修复。
5.规律作息,避免 “激素紊乱”
熬夜会导致皮质醇(“压力激素”)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加重痘痘。建议每天 23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睡眠;学会缓解压力(如运动、冥想),避免长期焦虑。

03这些 “坑” 别踩,越踩痘痘越严重!
误区1:挤压痘痘能 “快速消除”
用手挤压痘痘,会让细菌深入皮肤,加重炎症,还可能留下痘坑(凹陷性疤痕)。如果痘痘已经成熟(有白色脓头),可以用消毒后的粉刺针轻轻挑破,挤出脓液后涂抹消炎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但最好由专业医生操作。
误区2:“痘痘是小事,不用看医生”
轻度痤疮(偶尔几颗闭口、炎性痘痘)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改善,但如果痘痘反复爆发、数量多(满脸都是)、出现脓疱或结节(硬疙瘩),或已经留下痘印、痘坑,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如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避免病情加重。
误区3:“护肤品能替代药物治疗”
护肤品只有 “辅助护理” 作用,不能替代药物。如果医生开了外用或口服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多西环素等),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要因为 “担心副作用” 而擅自停药或减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误区4:“痘印会自己消,不用管”
红色痘印(炎症后红斑)可能在 3-6 个月内自行消退,但褐色痘印(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痘坑很难自行恢复,需要通过医学手段改善:褐色痘印可以用果酸焕肤、光子嫩肤;痘坑需要用点阵激光、微针等治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04出现这些情况,及时来院就诊!
如果你的痤疮符合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到我院皮肤科就诊:
痘痘持续 3 个月以上,日常护理无改善;
出现大量脓疱、结节、囊肿(摸起来硬、疼);
痘印、痘坑明显,影响外观;
痤疮伴随月经不调、多毛(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问题)。
我院皮肤科配备专业医生和先进设备(如光子嫩肤仪、点阵激光仪),可提供 “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化学剥脱、光疗等,帮助你科学祛痘、修复皮肤。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泉州一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