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高纺锤形苹果树根系生长的“黄金收尾期”与“越冬准备期”——此时地温虽逐步下降,但仍维持在5-10℃,根系仍具备吸收养分和形成新根的能力,同时树体养分开始向根系回流储存。高纺锤形苹果树因主干高、主枝多(15-20个)、结果负荷大,对根系活力依赖更强,若11月养根管理不到位,易导致冬季根系冻害、春季萌芽迟缓、坐果率下降。本文从“护根、促根、养根”三大维度,系统拆解11月高纺锤形苹果树养根管理的核心技术要点与实操标准,为根系安全越冬及来年生长奠定基础。


二、基础护根:做好“防寒+保墒”,筑牢根系越冬防线

11月养根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现有根系”,核心是通过调控土壤温度和湿度,避免根系受冻、受旱,这是养根管理的“底线要求”。

(一)土壤温度调控:构建“地温缓冲层”,避免根系冻害

高纺锤形苹果树根系的临界冻害温度为:吸收根-8℃、肉质根-12℃,11月需通过“物理覆盖+科学灌溉”维持土壤温度稳定,避免地温骤升骤降。

1. 树盘覆盖:低成本高效的“保温屏障”
 覆盖时间:封冻水浇灌后3-5天(土壤表面半干,避免覆盖后土壤湿度过高),通常在11月中旬进行,最晚不晚于11月25日(土壤封冻前)。
覆盖材料选择:
首选材料:粉碎的玉米秸秆、麦糠、花生壳,厚度10-15cm,覆盖范围以树干为中心,半径1-1.5m(覆盖至树冠投影外围)。这类材料透气性好,可使土壤表层温度提升2-3℃,且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次年无需清理,直接翻入土中即可。
 替代材料:黑色地膜(适合沙质土壤,保墒保温效果好)或草毡(适合黏质土壤,避免土壤板结),地膜覆盖时需在树干周围留5-10cm缝隙,防止树干基部闷湿腐烂;草毡覆盖后需在表层压一层薄土(2-3cm),防止风吹移位。
 覆盖注意事项:覆盖前需清理树盘内的落叶、枯枝(避免藏匿病虫害),覆盖时避免直接接触树干基部(留3-5cm空隙),防止树干皮层腐烂;若遇降雪,需及时清理覆盖物上的积雪,避免积雪融化后渗透至土壤,导致土壤湿度过高。

2. 科学浇灌封冻水:稳定地温的“关键操作”


封冻水不仅是“保墒”,更是通过水分填充土壤孔隙,减少土壤空气含量,降低地温变化幅度(水的比热容比土壤大,可缓冲地温骤降)。具体操作需遵循“三适原则”:
 适期:地温降至5-8℃时开始浇灌(华北地区11月15-25日),此时浇水后水分可缓慢下渗,避免低温时结冰。
适量:以“水分渗透至80cm土层”为标准,成年树每亩浇灌100-120立方米,幼树每亩80-100立方米,沙质土壤可适当增加20%,黏质土壤减少20%,防止积水。
适法:采用“沟灌”而非“漫灌”,在树冠投影外围开挖30-40cm深的环形沟,将水引入沟内,待水分渗透后填埋,避免全园漫灌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呼吸。

(二)土壤湿度调控:避免“干旱+积水”双重伤害

11月根系虽进入半休眠状态,但仍需适宜的土壤湿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湿度过低会导致根系失水皱缩,湿度过高会导致根系缺氧腐烂,需通过“精准补水+及时排水”平衡湿度。

1. 干旱防控:叶面补水+穴灌结合
若11月连续10天无降水,土壤表面出现裂缝(深度>5cm),需及时补水:
 叶面补水:选择晴天上午10-15点(气温5-12℃),用雾化喷头向枝条和留存叶片喷水,水中可添加0.3%磷酸二氢钾,每次每亩喷50-80kg,每3-5天1次,补充树体水分的同时提升根系抗逆性。
 穴灌补水:针对成年树,在树冠投影外围挖4-6个深40-50cm、直径20cm的穴,每穴浇灌清水5-10kg,穴内可放入少量粉碎的秸秆(增加保水性),避免水分快速渗漏;幼树可直接向树盘浇水,每次每亩30-50kg。


2. 积水防控:挖沟排水+松土透气
若11月遇连续阴雨,果园出现积水(深度>3cm),需在24小时内处理:
 挖沟排水:在果园行间挖深30-40cm、宽20cm的排水沟,沟向与果园坡度一致,确保积水快速排出;若果园地势平坦,可挖“井字形”排水沟,间距10-15m,提升排水效率。
 松土透气:积水排出后,用齿距10cm的耙子对树盘进行松土(深度5-8cm),打破土壤板结层,恢复根系呼吸;若土壤黏重,可在松土时掺入少量河沙(每亩500-1000kg),改善土壤透气性。

来源: 科普专员-张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