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朱一明,
今天咱们聊一个影视剧中比较反常识的知识点。在抗战剧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我方士兵射出的子弹准确击中敌人的头部,然后穿透钢盔直接爆头。那么问题来了,钢盔到底能不能挡子弹呢?或者我们换一个问题,如果钢盔挡不了子弹,为啥还要戴呢?这是导演组的失误吗?总不至于这么多导演连这么简单的逻辑都想不明白吧。
这个咱有一说一,还真不是失误,先说结论,钢盔确实防不了子弹,这个咱们对比一下防弹衣的材料就很明显了。现在防弹衣里除了有金属和钢板之外,还要加入比如陶瓷、尼龙以及高分子纤维等材料,目的是要让防弹衣兼具强度和韧性,说白了就是既得够硬还得够软。你不能被子弹打穿,还得有缓冲,软硬结合效果是最好的。一个士兵被子弹击中,由于穿了防弹衣,子弹没有进入他的身体直接造成伤害,但士兵还是会受伤甚至死亡,就是因为他的内脏器官被子弹的能量给震碎了,这就是缓冲的重要性。

你的头部中弹也要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再说回钢盔,像抗战剧里的那种钢盔,是最传统的老式钢盔,你可以类比为射击游戏里的“一级头”。它就是由一层钢板制成的高级一点的
可能会用到合金,但子弹造成伤害靠的是增大压强,虽然子弹也是金属做的,单看材料跟钢盔相比好像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子弹打的是一个点,所以它穿透力很强。老式钢盔在10米以内的近距离,用一般的手枪子弹都能打穿,更不用说威力更大的步枪了。当然也跟子弹打到钢盔上的角度有关,最好是90度角垂直打到上面击穿效果最好。
那既然钢盔连手枪子弹都防不住,它到底有啥用呢?其实钢盔并不是用来防子弹的,在真实的战场上你被一颗子弹正中头部的概率也不高。钢盔的主要作用是阻挡流弹、炸弹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及冲击波产生的高压。流弹好理解,很多子弹出了枪膛之后,没有直接击中目标,有的在天上兜了一圈又掉下来,还有的经过障碍物之后会反弹,虽然威力大幅下降,但是对人体仍然有威胁。戴钢盔就可以很好地护住头部,阻挡这部分伤害。还有一部分子弹,它不是垂直打到头盔上,而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再加上距离比较远,可能50米开外,威力也会大打折扣。这样的子弹,钢盔也是可以防住的。所以钢盔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就是为了应对从各个角度射过来的子弹或者流弹。

那战场上除了子弹之外,还有炮弹,炮弹打出去也不是说要直接击中谁,即使打在空地上,也会炸出很多高速运动的碎片和石头。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还会使周围气压突然增大,导致耳鸣甚至鼓膜穿孔。这类伤害的特点是,没有特定的指向和目标,可能没有被子弹直接击中那么致命,但也会让士兵丧失作战能力,而且这类伤害在战场上占的比例是很高的。而钢盔不光能挡住碎片和飞石,还能分担一部分冲击波的能量,对于减少头部损伤,效果还是很好的,所以即便它非常沉重,但是关键时刻能保命,士兵还是愿意佩戴的。
二战过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头盔也迎来了升级,“一级头”升级为“二级头”,也就是现代的军用头盔,普遍采用复合材料,比如凯夫拉还有高分子聚乙烯,就跟防弹衣有点类似了。重量更轻,防护效果也更好,可以防住一般的手枪子弹,但正中头部的步枪子弹还是防不了。

当然凡事无绝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极限说步枪子弹的威力就一定高于手枪子弹,步枪子弹也有威力大的和威力小的。最厉害的手枪那也是很恐怖的,比如S&W Model 500,它的枪口动能比常见的的步枪像M4、M16还有AK-47都要高很多,已经堪比狩猎步枪了。然后某些特种部队还会把“二级头”升级为“三级头”,就是在现代军用头盔周围再加装一层材料,通常用的是陶瓷板,这种头盔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挡住步枪子弹,防护等级大大提高了,但相应的重量和体积也大大增加,并不适合一般的士兵佩戴。而且现代头盔上通常还要加装各种各样的设备,重量自然是越轻越好了。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晨光熹微工作室
审核:熊伟 中国兵工学会《兵器知识》杂志 副主编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