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是第九个“世界脐血日”。每一名新生儿的降临,都是一次生命的奇迹。而在宝宝出生时,那份之前被当作“医疗废物”的脐带血,实则是生命赠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它藏着重建健康的密钥,是可留存的“生命火种”,更是家庭应对未知疾病风险的坚实后盾。

什么是脐带血?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有150毫升左右。在过去,它连同胎盘一起被丢弃。然而,近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这少量的血液中富含宝贵的宝藏——造血干细胞。
与骨髓中的干细胞类似,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拥有极强的分化潜能,能够增殖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血细胞,是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重要来源。但与骨髓移植相比,脐带血干细胞更“年轻”、更具活力,免疫原性也更低,这意味着在移植时对配型的要求相对宽松,移植物抗宿主病(一种严重的排异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更低。
脐带血有什么作用?
目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最主要的应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治疗多种恶性及非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成熟应用:已被公认为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重大疾病的可靠生物资源。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一份配型成功的脐带血,就是重获新生的希望。
研究前沿:随着再生医学的飞速发展,脐带血干细胞的应用前景正不断拓宽。目前在脑瘫、自闭症、1型糖尿病等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明显的治疗潜力。
脐带血如何保存?
认识到脐带血的价值后,如何保存便成为家庭关心的核心问题。目前全球通行的模式是“公共库”与“自体库”并存。
公共库:类似于无偿献血的“爱心银行”。家庭自愿将脐带血捐献给公共库,供全球有需要的患者搜索配型。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公益行为,扩大了生命的希望,但捐献者家庭不享有对该份脐带血的优先使用权。
自体库:家庭自费将宝宝的脐带血储存起来,仅供宝宝本人或亲属使用。这相当于一份“专属生物保险”,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取用,无需配型,没有排异风险。选择自体储存需要支付一笔初始的处理检测费和后续年度保管费。

关于脐带血的认识误区
尽管价值已被证实,但公众对脐带血仍存在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脐带血量少,只够儿童使用。”
这是最普遍的误解。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双份脐带血移植、体外扩增技术等,脐带血已成功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大体重成人和患者。
误区二:自存脐带血没必要,可用别人的?
自体储存无需配型,细胞活性强,无免疫排斥风险。异体脐带血需配型,等待时间和费用更高。自存不仅为宝宝备份生命,也为家族增加配型成功几率。
误区三:采集对母婴有伤害?
在宝宝出生后、脐带结扎离断后进行,完全不干扰分娩,不涉及母婴血液采集,安全无痛无副作用。
误区四:脐带血只能一次性使用?
随着干细胞扩增技术发展,一份脐带血可用于多次治疗。其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从被丢弃到被珍视,脐带血的价值被科学不断解锁。无论是捐献传递爱心,还是储存守护家庭,正视脐带血的价值,就是为健康多一份储备,为生命多一份希望。
来源: 精准科普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精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