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急诊室,来了一位面色苍白、捂着肚子的大学生小李(化名)。他从下午开始腹痛,本以为只是吃坏了东西,忍一忍、喝了点热水就能过去。没想到到了凌晨,疼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剧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还出现了呕吐。急诊科医师立即为他完善了相关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肠梗阻。
这个诊断让小李都吓了一跳。听起来很可怕的“肠梗阻”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年纪轻轻也会得?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就借小李这个病例,为大家科普一下这个急诊常见却不容小觑的疾病。
肠梗阻:你的肠道“堵车”了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肠道想象成一条四通八达的公路,负责运输和消化食物。肠梗阻,就是这条“公路”发生了严重的“交通堵塞”,肠腔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顺利通过。
“肠梗阻”可不是简单的“便秘”,而是一种外科急症。“堵塞”时间过长,会导致肠道膨胀、缺血、坏死,甚至穿孔,引发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怀疑肠梗阻,必须立即就医。

(▲AI图)
病因与高危因素:为何会找上年轻人?
很多人以为肠梗阻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其实不然。就像小李一样,年轻人甚至儿童都可能中招。常见的病因和高危因素包括:
1. 腹腔粘连(最常见的原因):这是多数成年人肠梗阻的元凶。腹部手术史是导致腹腔内形成粘连带的首要因素,这条“粘连带”可能会像一根绳子一样勒住肠道,造成梗阻。
2. 疝气(腹外疝):如腹股沟疝、股疝,如果肠管坠入疝囊并被卡住无法回纳,就会形成嵌顿性疝,导致肠梗阻。
3. 饮食与活动因素:这是年轻人需要极度警惕的一点。暴饮暴食、空腹突然大量进食、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都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或肠扭转。

(▲AI图)
4. 肠道原发疾病:如肿瘤、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肠套叠等。
5. 其他:如蛔虫团堵塞、粪便嵌塞等。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不规律饮食、既往腹部手术史以及饱餐后剧烈运动是三大需要重视的危险因素。
处理原则:禁食、减压、找原因
肠梗阻的治疗遵循“解压、纠因、防复发”的原则。一旦确诊,我们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 绝对禁食水,胃肠减压:这是首要措施!目的是减轻肠道压力,减少内容物积聚。患者往往需要插上一根胃肠减压管,从鼻腔插入,直达胃和肠道,将淤积的气体和液体抽吸出来,从而缓解腹胀和呕吐。
2. 液体复苏:通过静脉输液,纠正因呕吐和无法进食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 明确病因与定位:通过腹部CT等检查,尽可能找出梗阻的原因和位置,这是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关键。
4. 手术治疗vs保守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性或单纯性梗阻,部分患者经禁食、减压、补液等处理后梗阻可自行缓解。
(2)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绞窄性梗阻(如肠缺血、坏死、穿孔等迹象),则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切除坏死肠段并处理原发病因。

(▲AI图)
专家提醒
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肠梗阻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尤其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1. 饮食循序渐进:梗阻解除后,需严格遵医嘱饮食。通常从流质(米汤、藕粉)开始,再到半流质(粥、烂面条),最后过渡到软食。切忌过早进食油腻、辛辣、粗硬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牛奶、红薯等)。
2. 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每餐七分饱,减轻肠道负担。
3. 避免餐后剧烈运动:饭后至少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再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避免立即跑、跳、打篮球等,以防发生肠扭转。
4. 保持大便通畅:多喝水,适当摄入膳食纤维,但不宜过多,避免形成干硬粪块。
5. 警惕复发征兆:如再次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延误!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喻心蕾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