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两类。因其发病急、变化快,与中医“风善行数变”特点相符,故得此名。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姚婷副主任医师提醒:应对脑卒中的关键在于快速识别、科学急救、长期预防。
如何警惕“救命信号”?“小中风”是脑卒中前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是脑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常因发作时间短(数分钟至24小时内缓解)、症状可逆而被忽视。反复发作者进展为脑卒中的风险极高,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出现以下任一症状,且短暂、反复发作,务必24小时内就医:
面部异常:口角歪斜,咧嘴困难;
肢体异常: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持物不稳、走路拖沓;
语言异常:口齿不清,表达困难;
视力异常: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甚至短暂失明;
意识与平衡异常:头晕、意识模糊,站立行走如“踩棉花”。

(▲AI图)
如何30秒识别卒中?掌握“FAST”原则
神经内科姚婷副主任医师介绍,可通过“辛辛那提中风指标(FAST)”快速识别脑卒中:
F(Face面部):微笑时口角是否歪斜;
A(Arm手臂):平举双臂是否一侧无力下垂;
S(Speech语言):说话是否含糊、卡顿,或无法理解他人;
T(Time时间):出现以上任一症状,立即拨打120!

(▲AI图)
突发卒中怎么救?牢记“3步急救法”
身边人突发脑卒中,正确急救可显著降低死亡与致残风险:
1. 优先送医:选对医院,说清病情
立即拨打120,明确告知“疑似脑卒中”,优先选择有“卒中中心”的医院,清晰报地址以便救护车定位。
2. 现场护理:不乱动、防窒息
不随意搬动患者(尤其怀疑脑出血时);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将其头偏向一侧,松衣领、摘假牙,用纱布清理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窒息。
3. 特殊应对:癫痫发作防咬舌
如患者抽搐、意识丧失,可用纱布包裹筷子或木条垫于上下牙间,防止咬舌。

(▲AI图)
日常预防怎么做?熟悉六要点
1. 控制饮食:清淡为主,少盐少油,多吃蔬果、杂粮和优质蛋白,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严格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2. 适度运动:选择健走、慢跑、八段锦等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或用力过猛,控制体重。
3. 戒烟限酒:远离烟草,避免过量饮酒,规律作息不熬夜。
4. 慢病管理: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药,不擅自停药。
5. 稳定情绪:避免激动暴怒,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保持心态平和。
6. 定期筛查:中老年及“三高”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检查。

(▲AI图)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谢乐主任强调:脑卒中救治的核心是“早发现、早干预”——识破TIA预警信号,用FAST原则快速识别,科学急救,长期预防,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死亡率。长期预防胜于治疗,健康生活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 吕雅欣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