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志鸿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审核:程贵辉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出生后几天,不少爸妈会发现宝宝皮肤、眼白逐渐变黄,这种情况就是新生儿黄疸。多数宝宝都会出现这一现象,但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干预、该采用何种方式处理,很多新手爸妈缺乏清晰认知,容易陷入焦虑或忽视风险。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认识新生儿黄疸:不是所有“黄”都一样
新生儿黄疸的核心是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胎儿在母体时,红细胞数量多且寿命短,出生后多余红细胞分解会产生大量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尚未成熟,无法及时将其排出体外,多余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上,就会使皮肤和黏膜呈现黄色。 从类型上看,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足月儿一般不超过2周,早产儿可能持续到3~4周。这类黄疸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吃奶、睡眠正常,体重增长稳定,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黄疸则出现时间更早,可能在出生24小时内就出现,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或消退后再次出现,胆红素水平上升速度快。引发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多,如母乳性黄疸、感染、溶血性疾病、胆道闭锁等,其中胆道闭锁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肝硬化,需格外警惕。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黄疸监测:在家也能做的简单方法
医院通常会通过经皮胆红素仪检测宝宝皮肤黄疸值,或通过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值,后者更准确。宝宝出院后,爸妈需在家持续观察,避免遗漏异常情况。 可在自然光下,轻轻按压宝宝皮肤(如额头、脸颊、胸部、腹部、四肢),松开后观察皮肤恢复后的颜色。若黄色仅局限于面部和颈部,通常程度较轻;若蔓延至胸部、腹部,需留意;若波及四肢甚至手心脚心,说明黄疸程度较重,应及时就医。 除皮肤颜色外,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排便排尿情况也需重点关注。若宝宝精神萎靡、嗜睡、哭声微弱,吃奶量明显减少,或排便颜色变浅(如呈浅黄色、灰白色)、尿液颜色加深(如深黄色),即使皮肤黄疸看起来不严重,也需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科学应对:不同黄疸类型的处理方式
对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重点在于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出。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充足,能让宝宝排便排尿次数增多,多余的胆红素可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一般建议新生儿每天喂养8~12次,确保每次喂养后宝宝有满足感,体重正常增长。 母乳性黄疸是常见的病理性黄疸类型之一,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与喂养不足有关,通过增加母乳喂养次数、保证喂养量,通常能逐渐缓解;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若宝宝胆红素水平未超过安全范围,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可继续母乳喂养,多数会在出生后2~3个月内逐渐消退。但需定期监测胆红素值,若超过安全范围,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母乳喂养1~2天,改用配方奶喂养,待胆红素值下降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若黄疸程度较重,或由溶血性疾病、感染等引起,医生通常会采用光疗治疗。光疗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宝宝皮肤,使胆红素转化为更容易排出体外的形式。光疗期间,宝宝需在暖箱中,佩戴眼罩保护眼睛,穿好纸尿裤保护会阴部,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胆红素值等指标,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对于胆道闭锁等特殊情况,需尽早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胆道闭锁宝宝的典型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排便颜色逐渐变浅直至灰白色,尿液颜色加深。这类宝宝通常需要在出生后2个月内进行手术,若超过3个月,可能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预后较差。
四、常见误区:这些做法不可取
部分爸妈认为“黄疸不用管,会自己好”,这种想法存在风险。虽然生理性黄疸会自行消退,但病理性黄疸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留下听力障碍、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不能仅凭“黄疸常见”就忽视监测,需密切关注宝宝情况,及时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 有爸妈听说“晒太阳可以退黄疸”,便盲目带宝宝晒太阳。实际上,自然光中有效退黄疸的光线含量较低,且宝宝皮肤娇嫩,长时间晒太阳容易晒伤皮肤,还可能导致体温过高或受凉。
五、就医时机:出现这些情况必须及时就诊
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无论黄疸程度轻重,都需立即就医,排除溶血性疾病等严重情况;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或消退后再次出现;黄疸程度持续加重,皮肤黄色蔓延至四肢、手心脚心;宝宝出现精神状态差、嗜睡、哭声微弱、吃奶量减少、拒奶等情况;宝宝排便颜色变浅(如灰白色)或尿液颜色明显加深(如深黄色)。 就医时,医生会根据宝宝的胎龄、日龄、体重、健康状况、黄疸出现时间、进展速度等,综合判断黄疸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爸妈需如实告知医生宝宝的喂养情况、排便排尿情况、黄疸变化过程等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爸妈遇到的常见问题,多数情况下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科学认识、正确监测和及时干预。只要爸妈密切关注宝宝的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和喂养情况,定期监测,遵医嘱处理,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黄疸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 关卫邦,张泉,王敏,等. 血清TSH、TLR4对新生儿黄疸的预测价值[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5,17(5):795 - 798.[2] 毛立群. 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25,38(7):153 - 156.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