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俊健 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邓国超 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医生,我只是下楼梯踩空了一级,怎么就骨折了?”在急诊骨科,类似的问题每天被问几十遍。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创伤就诊的人次超过2亿,其中60%以上与骨骼、关节、肌肉有关。老人跌坐、儿童奔跑、白领久坐后突然运动、快递员搬货等日常情景,都可能成为骨科创伤的“导火索”。骨科创伤不仅会导致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还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肺炎等致命并发症。掌握“第一时间判断、科学处理、长期预防”的核心要点,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损伤后果。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骨科常见创伤及治疗

1.骨折

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通常由外伤、跌倒、撞击或骨质疏松引起。

(1)常见类型

①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未暴露。

②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破损,骨折端暴露,易继发感染。

③粉碎性骨折:骨骼碎裂成多块,多见于车祸等高能量损伤。

④压缩性骨折:好发于脊柱,常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

(2)治疗方法

①固定制动:采用石膏、支具或夹板固定骨折部位,避免二次损伤。

②手术复位:严重骨折(如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需手术治疗,常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

③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进行渐进性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扭伤(韧带损伤)

扭伤是指关节周围的韧带因过度拉伸或撕裂导致的损伤,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

(1)分级

Ⅰ度扭伤:韧带轻微拉伤,局部疼痛,无关节不稳。

Ⅱ度扭伤:韧带部分撕裂,伴关节轻度不稳及明显肿胀。

Ⅲ度扭伤:韧带完全断裂,关节严重不稳,可能需手术修复。

(2)治疗方法

①RICE原则(适用于急性期):Rest(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加重损伤;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减轻肿胀;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减少出血;Elevation(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②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和炎症。

③康复训练:逐步进行关节稳定性训练,防止慢性不稳。

3.脱臼(关节脱位)

脱臼是指关节的骨端脱离正常位置,常见于肩关节、肘关节和手指关节。

(1)常见原因

①运动损伤(如篮球、足球中的碰撞);

②跌倒时用手撑地;

③先天性关节松弛(如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治疗方法

①手法复位:需由医生进行专业操作,复位后行X线检查确认,不可自行强行复位,以免加重损伤。

②固定制动:复位后用支具或吊带固定2-4周,促进韧带修复。

③康复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4.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肌肉或肌腱因过度牵拉或剧烈收缩导致的损伤,常见于运动场景。

(1)分级

①轻度拉伤:少量肌纤维受损,表现为局部酸痛。

②中度拉伤:较多肌纤维撕裂,影响运动功能。

③重度拉伤:肌肉完全断裂,需手术修复。

(2)治疗方法

①急性期处理: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②药物治疗:止痛药和肌肉松弛剂可缓解症状。

③康复训练:逐步进行拉伸和力量训练,防止瘢痕粘连。

二、急救篇:现场急救“四不做、四要做”

遇到骨科创伤时,首先需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观察患者呼吸、脉搏及意识状态,如有休克或神志不清等症状,需第一时间呼叫急救车。在等待急救期间,应给予简单的现场处理: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需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采取侧卧位预防误吸。此外,未经专业培训者切勿尝试人工呼吸进行急救。

1.四不做:

①不随意复位——错位的骨头可能刺伤神经血管;

②不热敷、不涂红花油——会加重出血肿胀;

③不强行走路或活动关节——避免二次损伤;

④不拖延就医——尽快寻求救治是保肢、保功能的关键。

2.四要做:

①立即制动——就地取材,选择如杂志、硬纸板、三角巾等材料做临时夹板;

②冰敷或止血——对于轻微软组织创伤或扭伤,每2小时冷敷15分钟,可缓解局部肿胀和疼痛。对于开放性伤口,需用干净纱布进行包扎止血,避免感染。

③抬高患肢——保持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

④记录信息——记录受伤时间、地点、机制,帮助医生判断伤情。

三、预防篇:把骨折“扼杀”在摇篮里

1.预防骨折

(1)补钙和维生素D:中老年人应保证充足钙(如牛奶、豆制品)和维生素D(晒太阳或补充剂)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防跌倒措施:①家中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杂物堆积;②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③老年人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④牢记防跌“十二字诀”:慢起身、扶稳站、择鞋行、清障碍、开夜灯、勤锻炼。

(3)运动: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跳绳),每周≥3次,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

(4)远离导致骨质疏松的三大风险因素:吸烟、酗酒及碳酸饮料。

2.预防扭伤和拉伤

(1)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运动前5分钟需充分拉伸肌肉和关节,提高柔韧性,具体动作包括踝关节写字母“ABC”、膝关节弓步压腿、髋关节高抬腿、肩关节大摆臂。运动后进行15秒×3组的静态拉伸,减少肌肉微损伤。

(2)穿戴护具:在进行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建议佩戴护踝、护膝的防护装备。

(3)选择合适的鞋子:运动时应穿防滑性好、支撑力强的专业运动鞋。

(4)避免过度疲劳:肌肉疲劳状态下更易发生损伤,应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长。

3.预防脱臼

(1)加强关节稳定性训练:如肩关节脱位高风险者可进行肩袖肌群锻炼。

(2)避免高风险动作:如突然用力扭转关节(如投掷动作过猛)。

4.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建议

(1)正确搬运重物:应蹲下用腿部力量抬起,避免弯腰直接提重物。

(2)保持良好姿势:久坐时保持脊柱直立,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

(3)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关节负担,易导致膝、踝关节损伤。

四、护理篇:常见骨折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1.桡骨远端骨折

①石膏固定24小时内若手指出现发紫、麻木,需立即返院处理;

②每天做“握拳—张开”训练500次,预防肌腱粘连;

③4周后更换为功能支具,开始腕关节屈伸训练。

2.锁骨骨折

①绷带固定者睡觉时需垫软枕,保持“扩胸”姿势;

②钢板固定术后第1天可做“钟摆”式肩关节活动;

③6周内避免搬抬3公斤以上重物。

3.胫骨平台骨折

①术后用康复仪器进行持续被动活动,从0°~90°循序渐进训练;

②8周内避免深蹲、跪姿等动作;

③需补充蛋白质加速骨痂形成。

4.脊柱压缩骨折

①卧床6周后需佩戴“胸腰骶支具”下地活动;

②应用抗骨质疏松“三联”方案:钙600mg+维生素D 800IU+唑来膦酸;

③咳嗽、打喷嚏时需抱枕头保护,减少椎体二次压缩。

5.髋部骨折

①术后24小时内应在助行器保护下站立;

②防跌倒“三件宝”:防滑鞋、夜间照明灯、卫生间扶手;

③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3分钟,预防深静脉血栓。

骨科创伤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和不良后果。运动爱好者、中老年人、儿童等人群都应掌握基本创伤处理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如果发生严重损伤,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愿每一次跌倒,都被科学温柔接住;愿每一根骨头,都在岁月里坚韧生长。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