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琳琳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孙志霞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主任医师

乳房是女性身体最富象征意义,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部位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中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42万,且发病年龄比欧美提前10年。更棘手的是,早期乳腺癌往往“不痛不痒”,等能摸到肿块时,肿瘤平均已生长了6~8年。因此,“早发现”成为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而乳腺超声就像一位24小时待命的“隐形卫士”,用无声的声波为乳房健康保驾护航。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认识乳腺超声:无创检查的科技之光

乳腺超声是利用高频声波(通常频率为7.5MHz~15MHz)对乳房组织进行成像的一种检查方法。当声波穿过不同密度的组织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这些反射波被设备接收并转化为图像,医生通过分析这些图像来判断乳腺组织是否健康。这项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临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代超声设备已经能够提供极为清晰的组织结构图像,让细微病变无所遁形。

与大家熟知的乳腺X线摄影(钼靶)相比,超声检查具有3个显著优势:

1.无辐射更安全:全程不产生电离辐射,特别适合年轻女性、孕期及哺乳期女性;

2.致密乳腺更适用:超声能够清晰显示乳腺的层次结构,尤其对致密型乳腺(亚洲女性常见)的检查效果更佳;

3.动态观察可调整: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扫描角度和部位,实时观察乳房组织变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基于这些优势,乳腺超声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作为乳腺肿块的首诊检查、乳腺疼痛或不适的评估、乳腺钼靶发现异常的进一步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乳腺活检的引导以及乳房植入物情况评估等。它就像一位无声的守护者,默默地为女性乳房健康保驾护航。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乳腺超声能发现哪些问题?

乳腺超声作为筛查工具,能够识别多种乳腺病变。常见情况包括:

1.良性病变:无需焦虑,仍需关注

①乳腺囊肿:最常见的良性病变之一,是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内部无回声的区域。大多数囊肿是不会恶变,但当囊肿体积较大或引起疼痛不适时,需及时就医处理。

②乳腺纤维腺瘤:年轻女性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下通常表现为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的均质低回声团块,按压时能轻微活动。它的癌变风险极低,但医生仍会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其大小或形态是否有变化。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恶性病变:及早发现是关键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的恶性肿块在超声图像上有着明确特征: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伴有后方声影或微小钙化。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对临床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但对导管原位癌(非浸润性癌)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此时需要结合乳腺钼靶或磁共振检查,才能更全面排查风险。

乳腺超声还能发现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炎症、乳腺脓肿等病变。尤其是哺乳期女性出现的乳房红肿热痛时,超声可以准确区分是单纯的乳汁淤积还是已经形成脓肿,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乳腺超声检查,进一步提高了乳腺超声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使诊断更加精准。

三、哪些人群需要定期做乳腺超声?

乳腺健康管理需因人而异,不同人群的乳腺超声检查频率和起始年龄也有所不同。

1.普通人群:根据年龄制定筛查计划

一般建议从20岁开始每月进行乳房自检,熟悉自己乳房正常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化。30岁后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作为基础筛查。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乳腺组织逐渐退化,钼靶成为主要筛查手段,但超声仍是非常重要的补充,尤其是对致密型乳腺的女性,每年同时进行钼靶和超声检查,双重保障无遗漏。

此外,乳腺超声对男性同样重要。虽然男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比例较低,但一旦出现乳房肿块、溢液等症状,同样需要通过乳腺超声排查风险。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高危人群:及早筛查,勤加随访

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则需要更早开始、更频繁地检查。高危因素包括:①直系亲属(母亲、姐妹)有乳腺癌病史,特别是发病年龄较轻者;②携带BRCA1/BRCA2等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③既往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病史;④胸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等。这类人群建议从25岁或比家族中最早的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5~10年开始筛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考虑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做到“早预警,早干预”。

3.特殊时期:孕期、哺乳期也需关注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乳房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同时也可能出现病理情况。这个阶段要避免钼靶产生的辐射,乳腺超声成为最安全的检查方式。当出现乳房肿块、异常泌乳、局部红肿热痛等情况时,应及时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四、解读乳腺超声报告:BI-RADS分类详解

拿到乳腺超声报告后,很多女性会对其中的医学术语和分级系统感到困惑。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体系,将检查结果分为0~6类,每一类均对应明确的临床处理建议。

BI-RADS 0表示检查不完全,需进一步影像学评估,多由于超声发现异常但无法明确性质,需要结合钼靶或MRI等其他检查手段补充检查。

BI-RADS 1代表结果“阴性”,即超声未发现任何异常,建议按照常规时间间隔开展筛查。

BI-RADS 2提示发现明确的良性病变,如单纯囊肿或典型的纤维腺瘤,建议按常规周期随访监测。

BI-RADS 3意味着发现“可能良性”的病变,恶性风险低,这类病变具有典型的良性影像学特征,医生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动态观察病变稳定性。绝大多数BI-RADS 3病变在随访中保持稳定或消失,后续可降级为BI-RADS 2;如果发生大小、形态或回声特征改变,则需进一步检查。

BI-RADS 4提示可疑恶性,需要组织学诊断(活检)明确病变性质。根据恶性可能性又细分为4A(低度可疑,恶性可能2%~10%)、4B(中度可疑,10%~50%)和4C(高度可疑,50%~95%)三个亚型。

BI-RADS 5提示高度提示恶性(>95%可能),需立即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BI-RADS 6则是特指已经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恶性肿瘤的病变,主要用于治疗前影像学评估。

理解上述分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对于BI-RADS 3及以上分类应由乳腺专科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切勿自行解读检查报告,也无需过度焦虑。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较高,因此定期乳腺筛查与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乳房不是“沉默的器官”,它的健康需要我们主动关注。乳腺超声以没有温度的声波作载体,传递最有温度的健康守护。下一次当医生把冰凉的耦合剂涂在你胸口时,请记得: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检查,而是送给未来的自己一份生命保障。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关心的母亲、姐妹、闺蜜,或是那个总大大咧咧的男同事。因为健康科普的核心意义,就是让乳腺超声这位“隐形卫士”不再隐形,帮助每个人提前做好健康防护,为生命健康按下“预警暂停键”。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