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往往有着“日夜颠倒”的习惯——白天嗜睡,夜间躁动不眠,在医学上称为“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其根源在于大脑内部负责调节生物钟的“视交叉上核”出现了病变。这就像一台精密的时钟内部零件生了锈,无法准确报时,导致患者分不清白天与黑夜。因此,我们的目标并非简单地“强迫”他们入睡,而是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努力为这台“生物钟”校准时间。
这其中,营造一个诱导睡眠的夜间环境至关重要。
1. 夜间环境设置
①光线与声音:傍晚后,应有意识地调暗室内灯光,入睡时保持卧室黑暗与安静。可使用暖色调、光线柔和的小夜灯,避免起夜时磕碰与恐惧。
②温度与舒适:保持卧室温度适宜,选择柔软、舒适的睡衣和床品。
2. 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
一套可预测的睡前程序,能像一系列催眠信号,安抚患者焦躁的情绪。
①流程示例:固定时间点开始——用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进行轻柔的肢体按摩(重点在背部和四肢)→ 播放固定的、舒缓的轻音乐或安眠曲 → 用平静、温和的语气道晚安,这些都能向大脑发出“该睡觉了”的强烈信号。核心原则:每晚重复同样的流程,形成条件反射。
3.专业与安全:不可或缺的注意事项
①夜间应对策略:若老人夜间醒来并躁动,照护者首先应保持自身冷静。用温和的触摸和言语安抚,如“现在是晚上,很安全,我们继续睡觉吧”,并轻柔地引导其回到床上。切忌争辩、责备或开启明亮的顶灯,这只会加剧其混乱和兴奋。
②医疗咨询:在采取所有非药物措施后,若睡眠问题依然严重影响到老人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及时咨询医生或神经内科专家。药物是最后的选择,必须在专业评估下使用,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照护阿尔茨海默症长辈的睡眠,要求我们以耐心为舟,以科学为桨,通过规律作息、充足日间活动与优化睡眠环境这三驾马车,持之以恒地帮助患者逐步校准混乱的生物钟,最终赢回安宁的夜晚。这不仅是对患者身体功能的康复,更是对其生活质量的深切关怀。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