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突遇山火,如何科学避险?

森林火灾是自然界最危险、最迅猛的灾害之一。一旦爆发,往往火势迅猛、烟尘浓密,能在短时间内吞噬大片林地,甚至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频发,全球森林火灾数量显著上升。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造成包括数名消防员在内的27人死亡,2023年8月,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大火烧死超百人,令人痛心不已。这些都警示我们:在野外一旦遭遇山火,科学应对、正确逃生至关重要。本次科普将结合实际案例,教您在第一时间如何判断形势、科学避险、自救脱困。
一、发现火情时,怎么早期处置?
当我们在林区或山野间发现烟雾、火星甚至火苗时,第一反应不是“看热闹”,而是以下几个关键动作:
1、立即报警,清晰报告火情信息:
拨打森林草原火警电话12119,说明发现火点的地点、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现场风向等关键信息。若有定位设备,应尽量标注经纬度或发送手机位置。
2、判断火势强弱,冷静选择处置方式:
若仅为地面枯枝落叶的明火、小范围火星,可用湿布、土壤或树枝尝试覆盖、拍打扑灭。但如果风力强、火蔓延快、伴随浓烟,务必立即撤离。切记:不要试图“英雄救火”而失去逃生时机,不能逞强!
3、及时疏散周围人群:
不要独自撤离。若有同伴,应尽快召集大家,沿安全路线转移。保持冷静,防止因恐慌造成踩踏或走散。

二、火场逃生的“生死选择”:路线、风向与地形
逃生路径的选择决定成败。很多伤亡案例,正是因为方向错误而“跑进了火海”。
1、永远记住:逆风跑,别顺风逃:
火势蔓延速度可达每小时数十公里,顺风逃生几乎跑不过火头。应选择逆风或侧风方向逃离,同时注意观察烟流走势辅助判断。2019年四川凉山西昌山火中,有村民顺着风向逃跑,结果被火头追上;而另一些村民逆风往空旷地跑,成功脱险。
2、优先转移至“无可燃物区”:
如:农田、河流、岩石裸露区、道路边等。这些地方可燃物少,火势难以蔓延,属于天然“避火岛”。
3、避开“火灾陷阱地形”:
如山谷底部、密林深处、沟壑、陡坡背风侧等。这些区域可能形成烟雾聚集、热浪汇聚,跑不出来,还可能被困!

三、逃生避险技巧:保命细节,决不忽视
1、防烟才是关键:低姿+湿巾+逆风:
浓烟是火灾中最大的“隐形杀手”。应尽量弯腰贴地、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一氧化碳吸入。脱离烟带比脱离火源更急迫。
2、跑不了就躲,找对“安全岛”:
若无法逃离火场,应尽快寻找烧过区域、裸露岩石地、河边低洼地,卧倒、闭气、等待火势通过。火烧过的无可燃物区,往往就是生机。2020年澳大利亚林火中,一对夫妇无法逃生,跑进了前一小时烧过的空地,卧倒10分钟后幸运生还。
3、冲火线避险的“最后选择”:
如火势即将包围,别坐以待毙。在风向逆、火头薄、地形平坦的区域,可
以护住头脸,逆风快速冲过火线进入烧过区域。这是万不得已时的求生决策。
四、临危不乱:如何自救求援
1、通讯不畅怎么办?用视觉信号求援:
高举鲜艳衣物、镜面反光、制造明显标识,可吸引直升机或救援队的注意。也可使用手机定位发送至紧急联系人。
2、不要乱跑,不要分散:
山火中最忌单独行动或“自己找出口”。在未明确信息前,尽量与同行人员结伴,相互照应。
3、避免暴露在极热区域等待救援:
火灾发生后,地表温度可高达200℃,应迅速脱离炙热区域,前往安全地等待。

五、防患于未“燃”:日常准备要做足
1、森林火灾往往“因人而起”,防范意识的建立至关重要。
2、外出露营、登山时,严格禁烟禁火;
3、不在林区焚香烧纸、燃放爆竹;
4、关注火险预警,不进林区高火险等级区域;
5、学习基本森林防火常识,懂得自救与报警流程。
总结一句话:野外遇山火,牢记“四字诀”!
识火情:第一时间发现火源、判断形势;
快撤离:优选逆风逃生、避开可燃地形;
会防烟:捂口鼻、弯腰走、就地避险有技巧;
能自救:冷静呼救、合理判断、等待援助不乱跑!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本文作者:孙龙 东北林业大学 教授(二级)
创作团队:中国林学会·自然引力·科学内容工作室
审核专家:胡同欣 副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联合出品:中国林学会
支持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