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一段视频近日引起了广泛关注,几只毛色呈明亮蓝色的流浪狗出现在废弃厂区的道路上。它们活跃地奔跑,与周围荒凉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在这片与核事故紧密相关的土地上,动物的异常外观是否意味着新的环境危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自1986年爆炸事故后,方圆30公里被划为隔离区,人类长期撤离,而野生动物与流浪犬在此繁衍成独特的生态群落。多年来,科学家和志愿者持续监测这些动物的健康与遗传状况。如今,几只毛发突然变蓝的狗,再次将公众的目光拉回这片被遗忘的区域。

切尔诺贝利禁区内发现的蓝皮狗(图片来源:www.cleanfutures.org/)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与犬群生态的形成
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爆炸,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导致周围居民紧急撤离。自那时起,半径约30公里的区域被划定为隔离区,限制人类进入。时间推移,建筑逐渐坍塌、植被重新蔓延,而动物却在这里重新占据了空间。
在居民匆忙撤离时,许多人无法带走家养宠物。遗留的狗与猫在废墟和林地间生存下来,并逐渐繁殖形成独立的种群。它们与进入区域的野生动物共同构成了新的生态体系。长期无人干扰的环境,为这些动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栖息地,也让科学家得以观察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方式。
2017年起,非营利组织Clean Futures Fund启动切尔诺贝利之犬的项目,协助监测与救助当地动物。志愿者定期进入隔离区,为犬只提供疫苗接种、食物与绝育手术,防止数量过度增长。该项目的研究人员还采集DNA样本,用于分析这些犬群的遗传结构。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隔离区内的狗在遗传上已与外界犬种产生明显差异,呈现出独立的演化趋势。
总体来看,这些动物的健康状况比外界想象的更好。多数犬只未显示出高剂量辐射造成的基因损伤。它们已经在这片环境复杂的区域生存了近四十年,成为研究放射生态学与动物适应性的独特样本。此次发现的蓝色犬只,正是该项目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拍摄到的影像,引起了新的科学兴趣与讨论。
蓝皮狗是受辐射而变异了吗
在2025年10月初,有志愿者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执行例行监测任务时,发现了三只毛发呈蓝色的流浪狗。照片和视频发布后,这一现象迅速传播,引起公众和科研人员的关注。由于该区域与放射性污染密切相关,外界最初的反应多集中在辐射变异的可能性上。
然而,项目负责人和多位兽医专家迅速排除了这种推测。志愿者在现场检测时并未发现异常放射水平,狗的行为与健康状况也与其他犬只无显著差异,变色的原因更可能来自化学物质的外部附着,而非生理变化。
根据现场观察和后续调查,志愿者怀疑这些狗可能接触了便携厕所泄漏的蓝色除臭液。这类液体含有染料和消毒成分,接触后可使毛发染上明显的蓝色。类似事件在其他地区也曾出现,例如加利福尼亚曾报告过野猪因接触化学废液而呈现蓝色。当前判断,这种附着性染料不会穿透皮肤,也不会导致系统性中毒。兽医团队认为,只要动物未大量舔舐沾染区域,健康风险较低。
截至目前,研究人员尚未成功捕捉到这几只蓝色狗以进行样本检测,他们将在捕获后采集毛发与皮肤样本,确认具体化学成分。若得到进一步验证,该事件将成为环境化学污染在野生动物体表的又一实例,也提醒人们在废弃地区管理中注意潜在的化学物质残留问题。
总结
切尔诺贝利的蓝色狗让人们再次想起这片曾被灾难笼罩的土地。几十年过去,废墟中生长出新的生态系统,动物在这里繁衍、适应,并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生命。蓝皮狗的出现提醒我们,环境中仍可能存在人为化学物质的残留,它们在不经意间与自然交织,形成新的生态现象。
目前的证据显示,这些犬只的变色与辐射无关,而更可能源自外部化学物质附着。科学家与志愿者的调查仍在继续,未来的检测结果将揭示更明确的机制。但无论原因如何,这一事件都反映了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长期联系,即使人类早已离开,遗留的物质与痕迹仍在持续影响着生态。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alert.com/dogs-reportedly-seen-turning-bright-blue-in-the-chernobyl-exclusion-zone
[2]https://people.com/blue-dogs-are-spotted-at-site-of-chernobyl-nuclear-disaster-11839334
[3] https://www.cleanfutures.org/
策划制作
作者丨邵文亚 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杨 超 深圳理工大学科普主管
审核丨李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新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