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现在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用电脑记笔记,甚至有时候只用手机拍一下屏幕就算记录完成。而在十几二十年前,电子设备还没那么流行,笔记都是靠手写记下来的。现在看来手写看起来既慢又费力,好像只适用于考试和签名字的场景。


但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动笔写下内容时,似乎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住。许多人在复习时会自然而然地把知识再写一遍,而不是单纯翻看电子文档。这种差异并不是个人偏好,而是与大脑活动模式有关。

手写会让我们记的更深入吗(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手写时的大脑在进行更多的加工


当我们用笔写下一个字或一个词时,大脑并不是只发出一个动作指令。手写需要眼睛识别文字形状、手部肌肉控制笔尖移动、再通过手指的触觉反馈来调整书写动作。这一过程同时涉及视觉皮层、运动皮层和顶叶感觉区的协同活动。


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这一点提供了直接证据。研究团队为参与者佩戴了包含256个电极的脑电记录装置,让他们分别进行手写和键盘输入任务。结果发现,在手写任务中,大脑出现了更广泛且更强的功能连接,特别是在涉及信息加工与记忆形成的 θ 波和 α 波频段中更加活跃。

参与者佩戴传感器进行测试(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与动作的复杂程度有关。键盘输入的手指动作高度重复,输入不同字母时手部运动几乎没有本质变化。而手写行为中,每一个字母或笔画都需要进行形状控制和路径规划,动作变化更为多样。这种差异使得手写更容易激活与、分析、整合、辨别相关的脑区活动。


因此,所以手写不仅仅是并非单纯的书写动作,而是一个让大脑参与信息筛选、结构化和巩固的综合过程。这是手写在学习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关键所在。


手写促进记忆形成和理解


手写不仅让更多脑区参与信息处理,还与记忆形成过程直接相关。记忆的形成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存放在大脑中,而是需要大脑在接收输入时进行整合、筛选和再编码。,手写恰好为这个过程创造了条件。


在高密度脑电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手写任务会增强大脑中约 3.5–7.5 Hz的θ频段和约 8–12.5 Hz 的α频段的连接活动。这两类脑电活动常与学习相关,θ 波与新信息加工和工作记忆有关,α 波则与长期记忆巩固和提取有关。也就是说,当我们动笔写下内容时,大脑正在更积极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并为之后的回忆建立更牢固的联系。


这一点可以从学习行为中体现。手写的速度通常慢于语速,因此人在书写时不得不选择、概括和表达要点,而不是机械记录。这个过程要求学习者主动思考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深度加工行为。相比之下,键盘输入容易成为无差别地记录,信息可能进入大脑后可能并没有被充分整理和吸收。


在更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差异会逐渐放大。研究显示,接受手写训练的儿童在字形辨识和词汇学习上的表现更稳定,尤其是在需要区分形状相似的字母或符号时更为突出。对于成年人来说,当需要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逻辑结构或跨主题关联内容时,手写也表现出更高的帮助效应。


手写可以被视为一种促进理解的外部支持过程。通过笔在纸面上的运动、笔画轨迹形成和视觉反馈,学习者不断确认、修正并强化对符号和概念的掌握。这一过程并不依赖于纸笔本身,而依赖于书写动作引发的神经过程。因此,即便是在平板上使用触控笔,也能够产生类似的促进作用。


总结


在日常学习中,手写往往被认为速度慢、效率不高,但大量研究表明,它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之下,键盘输入虽然更快捷,却常常让人停留在记录表层信息的阶段,思考与理解的比例会相对减少。并不是说数字工具没有价值,而是不同的任务适合不同的表达方式。在需要理解、记忆和思考时,手写能够提供更有利的支持。而在整理文稿、快速成文或需要共享内容时,电子设备具有明显优势。


在数字化高度普及的时代,手写仍然是大脑进行深度思考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在日常学习中保留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Van der Weel, F. Ruud, and Audrey LH Van der Meer. "Handwriting but not typewriting leads to widespread brain connectivity: a high-density EEG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4 (2024): 1219945.

[2] Askvik, van der Weel. "van der Meer.(2020). The importance of cursive handwriting over typewriting for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 high-density EEG study of 12-year-old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2020).

[3] Cunningham, Anne E., and Keith E. Stanovich. "Early spelling acquisition: Writing beats the comput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1990): 159.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杨 超 深圳理工大学科普主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邵文亚 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