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普通感冒,咳到喘不上气才发现肺里全是积液”—— 某社交平台上,一条帖子引发上万条讨论。更隐蔽的是,非典型肺炎初期只发低烧、浑身乏力,不少人误以为是“春困秋乏”,拖到胸痛才就医,一查却是肺炎。今天是世界肺炎日,我们就来聊一聊肺炎那些事。

微信图片_20251112104950.png

狡猾元凶 如何入侵

把肺想象成一串葡萄,肺泡就是晶莹的葡萄粒,负责给血液输送氧气。一旦细菌或病毒入侵,肺泡会发生炎症反应,就像葡萄粒被灌进浑浊的黏液,原本用来换气的空间全被占满”,氧气无法有效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患者因而感觉 “喘不上气”,也即医学上说的呼吸困难。

入侵的元凶中,病毒是绝对大户:

流感病毒:2025年流行的 H3N2 新毒株,靠突变的“血凝素蛋白”死死粘住呼吸道细胞,还能躲过疫苗产生的抗体,就算打了流感疫苗,也可能中招;

RSV 病毒:专挑免疫力弱的人下手,不仅能快速侵入肺泡,还会激活免疫系统“乱开枪”(过度炎症反应),引发肺部损伤;

“隐形杀手” 组合:有些病毒会先破坏肺的防御,再让细菌趁虚而入,比如人偏肺病毒感染后,肺里的“免疫杀手细胞”会被迷惑,没法清除病毒。

还有种“超级反派”叫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抗生素根本搞不定,需要格外警惕

这些“感冒伪装者”可能是肺炎信号

年轻人总爱硬扛,但出现这4个症状必须停下手头的事:

呼吸预警:爬两层楼就喘,说话要断成几截,躺下时胸闷得睡不着 —— 这可能是肺泡被液体堵了,肺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无氧气输送

体温异常:发烧超过3天不退,吃退烧药后反复升温,尤其伴随寒战,千万别当普通感冒硬扛;

咳嗽特性:干咳变咳痰,痰带黄绿色甚至血丝,或是铁锈色痰,早上起床咳得更凶 —— 病原体破坏肺组织后,黏液里混杂炎症细胞;

全身警报:突然头晕、尿量变少,嘴唇发绀(发紫)—— 这是缺氧的紧急信号!

很多人把肺炎当感冒治,错把止咳药当“救命药”。其实止咳会让痰液堵在肺里,反而加重感染。正确做法是出现持续咳嗽 + 发烧就及时做胸部CT实验室查感染指标、病原微生物等5 分钟就能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早诊断才能早治疗

避坑指南:年轻人最容易踩的3个治疗误区

误区 1:感冒拖成肺炎,赶紧输液用抗生素

真相: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无效!比如感染 H3N2 RSV 新毒株,使用青霉素、头孢根本没用,反而会催生耐药细菌。只有确诊是细菌感染,才需要抗生素类药物,而且轻症根本不用输液。

误区 2:烧退了就停药,省得麻烦

真相:症状消失只是“表面胜利”,病原体可能还藏在肺里。比如感染 RSV 新亚型后,就算不发烧了,病毒还可能在肺里持续存在 1-2 周,擅自停药会导致复发,甚至变成难治性肺炎,以后一感冒就容易咳很久。

误区 3:肺炎好了就能放飞自我

真相:肺功能恢复一般 4-6 体质较差的人需要更长时间!刚痊愈就去蹦迪、熬夜等自我放飞非常容易加重肺损伤。康复期最好每天喝足量温水,多吃鸡蛋、鱼肉补充优质蛋白质,让肺泡“修复队伍”有力气干活。

防御手册:把肺炎挡在生活之外

1. 疫苗不是 “老人专属”,这两类必安排

流感疫苗:最好每年 9-10 月接种,虽然不能 100% 防住 H3N2 新毒株,但能让重症风险降 60%左右,还能减少病毒和细菌 “联手作案” 的可能;

划重点:现在不少城市把流感疫苗纳入医保门诊报销,花几十块就能打,别让 “怕打针” 耽误健康。

2. 个日常习惯,防住病毒传播链

洗手要 “较真”:病毒在手机屏幕、门把手能活 12-24 小时甚至更长,摸完一定要按 “七步洗手法” 搓 20 秒(相当于唱两遍《生日快乐》),尤其抠鼻子、吃饭前 —— 2025 年医院数据显示,正确洗手能让接触感染风险降 70%

戴口罩分场景:在奶茶店、KTV 这种密闭空间,或者身边有人咳嗽、打喷嚏,一定要戴口罩,N95 能把飞沫感染风险从 63% 降到 2% 左右;戴普通医用口罩也要捏紧鼻梁条,不然病毒会从缝隙钻进去;

别硬扛熬夜:连续 3 天睡不够 6 小时,免疫细胞活性会降 50%,就像给 H3N2RSV 这些变异病毒 “开绿灯”。实在要熬夜,记得见缝插针打个盹(如20-30分钟),给免疫力快速充点电;多喝温水,保持身体的血液循环“川流不息”。让肺保持湿润;

3. 家人防护别忽略

爸妈有慢阻肺的话,感染流感病毒后重症率高达 27%,肺功能下降 30%-50%,记得提醒他们每年打疫苗;3 个月内的宝宝感染 RSV 新亚型,呼吸衰竭风险是普通毒株的 2.3 倍,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洗手,感冒了千万别靠近。

不止为自己:你还能这样守护身边人

分享真相:提醒身边亲戚朋友打疫苗,纠正 “打了疫苗就不会得肺炎” 的误区,告诉大家 “疫苗能防重症,日常防护还是要做”;

提醒家人:给爷爷奶奶预约肺炎疫苗时,顺便科普 疫苗能降低重症率”,别让他们觉得 “老了不用打”。

肺炎从来不是 “小事”,尤其是变异病毒活跃的当下,一次熬夜、一次硬扛、一次忽视,都可能惹毒上身。但只要我们摸清病毒的 “套路”,做好日常防护,就能拒毒于“肺外”)

能自由呼吸、畅快奔跑的日子,才是真的 “人间值得”。别等肺里的 “葡萄串” 被淹,才想起守护每一次呼吸。

参考文献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5周),中国疾病防控中心,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75/202502/t20250206_304164.html

World Pneumonia Day: Why Do We Still Need It? Andrew Bush and Grant Waterer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4

https://doi.org/10.1164/rccm.202410-1883VP  

World Pneumonia Day 2024: Fighting Pneumonia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Catia Cilloniz 1,2, Charles S Dela Cruz 3, Guinevere Dy-Agra 4, Rodolfo S Pagcatipunan Jr 4; the Pneumo-Strategy Group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24doi: 10.1164/rccm.202408-1540ED 

Call to Action on World Pneumonia DayRana Hajjeh , Cynthia G WhitneyEmerg Infect Dis2012doi: 10.3201/eid1811.121217

PneumoniaWHOPneumonia

作者:九一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张怀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副主任医师

出品:科普中国

注意:封面图为版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