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药材别名:云归、西当归、马尾归、干归。《中国药典》收载其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或晾晒,或低温烘干。


当归原植物

      整理古籍记载,当归产地广泛,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首阳、黑水、西川北部、历阳、当州、宕州、翼州、松州、秦州、汶州等地皆有出产,以上产地大多集中于现今甘肃、云南、四川、青海东缘。其中以首阳、黑水、宕州所产为最优,首阳即今首阳山之南、黑水即四川九寨沟县的黑河、宕州(古宕昌国核心区域)即现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附近。品质以主根粗长,支根少,表面黄褐色,断面粉白色或淡黄白色为佳。

      在青海省,当归产地包括了青海东部、东南部各县,为我国当归产区最西缘,我省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是当归分布的核心区域,该区域所产当归主根粗壮,圆柱形或圆锥形,分枝多条,断面有菊花心,气香特异。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可广泛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等血虚不荣,或血滞不通诸证,尤善调经止痛,故又为妇科之要药。

      当归药材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根据当归药材加工情况,将当归药材分为“全归”“归头”“归尾”三个规格。


当归(全归)药材


当归(归头)药材


当归(归尾)药材

饮片 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的油点。


当归片

《青海道地药材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196—219

来源: 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