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 药材别名:冬虫草、虫草、玉树虫草、春虫夏草、牙什杂更布(藏名)。《中国药典》收载其来源为线虫草科真菌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Berk.)G. H. Sung,J. M. Sung,Hywel-Jones & Spatafora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野生冬虫夏草药材
“虫”的分类,由于海拔、温度、湿度、坡向、植被等生态因子的不同,各产地有不同种类的蝠蛾。目前我国共发现并鉴定的蝙蝠蛾属昆虫50多种,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
“草”的溯源,冬虫夏草的“草”是真菌利用虫体的营养进行繁殖并在虫体上形成的子座。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为寻找冬虫夏草中的真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中分离出了许多真菌,有:中国拟青霉、中国金孢霉、中国被毛孢、虫生束孢、葡萄穗霉、穗霉、弯颈霉等。
冬虫夏草始载于公元710年所著藏医药著作《月王药诊》,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冬虫夏草不断进入中原地区。时至清代方志和中医本草中就有了冬虫夏草功效的记载。最早记载冬虫夏草的汉文书籍是《本草备要》,作者汪昂,成书于1694年,其记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
冬虫夏草的产地在青藏高原东缘青海、西藏和川西一带。虫草从青藏高原到中原,主要是通过“朝贡”与“关市交易”。西汉时期,湟水一带已纳入汉政权管辖,羌王、西羌豪帅须入关朝觐,以“朝正月”须向皇帝纳“土物”这些土物中包括虫草。湟水流域的交通主干线为湟中道,此路沿湟水自西向东至今甘肃临夏一带与秦陇南道相接,过临洮、陇西、天水,越陇关沿渭水东行至长安。从正史所载汉兵征伐西羌路线及考古发现看,这条道路是中原通往河湟的主要通道。西羌酋豪的朝觐、朝贡活动,西羌民众在陇西一带进行盐、畜产、虫草等贸易,以及羌人内迁等都须借助此通道。湟中道的一些支线也支撑着虫草贸易。所以中原内地所用虫草的产地是青藏高原东缘部的青海、西藏所产,当时岷江丝道也是蜀商重要交往通道,产自川西的虫草去益州、宜昌也是虫草销往南越的一种渠道。
青海省冬虫夏草分布在境内6州2市的33个县、181个乡镇、529个村的海拔 38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年总产量达80吨左右,产量及品质居全国之首,其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三江源地区,冬虫夏草分布最多、产量最高,属于冬虫夏草核心产区,约占青海总量的 80%;海南州(不含兴海、同德两县)、黄南州(不含河南、泽库两县)、海西州的天峻县等环湖地区属于一般产区,约占青海总产量的15%;海东和西宁零星分布区,约占青海总产量的5%。玉树州及果洛州三江源地区为最佳适生区。
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归肺、肾经。功能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常见冬虫夏草药材规格对比图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冬虫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冬虫夏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未经政府部门授权严禁采挖野生资源。
《青海道地药材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61—90
来源: 《青海道地药材志》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