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开车时,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跟着导航走,却还是看不清路牌,错过该走的路口?或者感觉前方车灯格外刺眼,夜间驾驶变得越来越吃力?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年纪大了、记性变差,但其实,这有可能是白内障的早期信号。


白内障是指眼睛内的自然晶状体变得混浊,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的一种常见眼病。就像相机的镜头蒙上了灰尘,外界光线无法正常通过晶状体投射到视网膜上,从而造成视物模糊、颜色变暗、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尤其在看远处路牌、应对夜间对面来车的强光时,白内障患者往往会感到格外困难。

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曹向荣院长指出:“很多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时,往往归因于老花或疲劳,实际上,当出现辨色能力下降、视物模糊或重影、光线散射严重时,应尽早进行专业眼科检查,明确是否患有白内障。”

白内障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较常见的是年龄增长。此外,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眼外伤、高度近视等也可能加速其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白内障也并非完全是“老年病”,部分中年人群也可能因用眼习惯或体质原因提前出现早期症状。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提高警惕:

看东西像隔着一层雾或毛玻璃

夜间看灯光出现光圈或眩光

颜色辨识度下降,画面偏黄偏暗

原本的老花眼症状“突然好转”,但不伴随视力真正提升

目前,对于影响日常生活的白内障,手术是改善视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现代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微创阶段,通过超声乳化等技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帮助患者提升视觉质量。患者是否需接受手术,应经由专业医师全面评估后共同决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保护眼睛、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户外活动时配戴防紫外线太阳镜

控制血糖、血压等全身性指标

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蔬果

避免长时间过度用眼,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视力无小事,安全驾驶更离不开清晰视觉。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持续视力模糊、辨路辨牌吃力的现象,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眼科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是保护眼健康的重要一环。

来源: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