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telm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纤毛病的一种。它主要是由于纤毛的结构或功能缺陷导致的,因此会影响多个由纤毛介导的器官系统,尤其是肾脏、肝脏、骨骼和眼睛。


一、最典型的特征是:
1. 肾脏囊性病变
2. 肝纤维化
3. 多指/趾畸形
二、病因与遗传学
1.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意味着患者需要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突变的致病基因才会发病。
2.致病基因:目前已知与Ditelman综合征相关的基因有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是:TMEM67,这是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约50%-60%的患者由此基因突变引起。其他相关基因包括:CC2D2A, RPGRIP1L, MKS1, CEP290 等。
3.发病机制: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纤毛,特别是连接初级纤毛基部过渡区的蛋白质中发挥作用。纤毛是细胞表面的天线状结构,负责接收和转导细胞外的化学和机械信号。当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纤毛功能障碍时,会扰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多个信号通路(如Hedgehog信号通路),从而导致多器官发育异常。
三、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
D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
1. 肾脏表现(最常见且最关键)
· 肾囊肿:通常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即可通过超声发现。
· 肾单位肾痨: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肾脏纤维化,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这是Ditelman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 肾功能衰竭: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2. 肝脏表现
· 先天性肝纤维化:肝内胆管结构异常和门静脉周围纤维化。
· 门静脉高压:由肝纤维化引起,可能导致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破裂出血风险)和腹水。
3. 神经系统表现
· 杰伯特综合征相关特征:Ditelman综合征被认为是杰伯特综合征的一种亚型。常见的神经系统特征包括:
· 肌张力低下
· 发育迟缓,特别是运动里程碑的延迟(如坐、走)
· 共济失调(平衡和协调能力差)
· 呼吸异常:如新生儿期的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
· 眼球运动异常:如“动眼肌失用症”,患者无法进行水平的眼球扫视运动,常通过转头来代偿。
4. 骨骼表现
· 多指/趾畸形:通常是轴后性多指,即在小指/小趾侧多长出一个指/趾。这是该综合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 短肢/短肋:可能导致胸廓狭小。
5. 眼部表现
· 视网膜营养不良素变性: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先天性白内障
· 眼球畸形(如小眼球)
6. 其他表现
· 面部特征可能有些特殊(如前额突出、眼睛间距过宽等,但通常不明显)。
· 可能伴有生殖器异常,如隐睾。
· 肥胖。
四、诊断
Ditelman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
1. 临床怀疑:当患者同时出现肾脏囊肿、肝纤维化和多指畸形这“三联征”时,应高度怀疑此病。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具备全部特征。
2. 影像学检查:
· 产前超声:可能在胎儿期发现肾囊肿、多指畸形、脑部异常(如“磨牙征”)等。
· 出生后超声:详细评估肾脏和肝脏的结构。
· 头颅MRI:可能发现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或“磨牙征”(中脑和脑桥连接处长得像磨牙),这是杰伯特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典型特征。
3. 基因检测:通过血液或唾液样本进行靶向基因Panel测序或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认是否存在致病基因突变。这是确诊的金标准。
五、治疗与管理
目前Ditelman综合征无法治愈,治疗主要是多学科协作的对症和支持治疗,旨在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1、肾脏管理:
· 定期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压。
· 控制高血压。
· 当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肾移植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2、肝脏管理:
· 定期超声监测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情况。
· 处理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如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行内镜下套扎或硬化治疗。
3、神经系统管理:
· 早期干预,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以改善运动、协调和语言能力。
4、眼部管理:
· 定期由眼科医生检查,处理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并提供视障支持。
5、遗传咨询:
· 对患者家庭至关重要,可以评估未来生育的再发风险。
六、预后
Ditelman综合征的预后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肾脏和肝脏受累的严重程度。
·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肾功能衰竭。
· 伴有严重肝脏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的患者,预后也较差。
· 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长期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七、总结
Ditelman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涉及多系统的纤毛病,其核心问题是纤毛功能障碍。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早期诊断、积极的综合管理和多学科团队(包括肾内科、肝病科、神经科、眼科、康复科医生等)的协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怀疑患有此病,请务必寻求在遗传病或罕见病方面有经验的医疗中心的帮助。
来源: 《哈里森内科学》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谢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