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古树名木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哪些树木算是古树名木呢?为什么不能随意移植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只是主管部门的事情吗?今天就来讲讲这几个问题。
什么样的树才是古树名木?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按照古树的定义,只要是100年以上(含100年)的树木都是古树。所以,不管是什么树种,不管它的权属是国有、集体还是私有,也不管它分布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是100年以上的树木都属于古树。当然,《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中所指的古树不包括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
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云南省,超过100万株。全国散生古树名木中,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樟树、柏树、银杏、松树、国槐等,树龄主要集中在100至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树龄300至499年的有16.03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这些树木跨越人类文明的梯度、 经历严寒酷暑的考验、 目睹历史朝代的更替、 接受自然灾害和人类干预的洗礼, 不畏千磨万击、 不畏风吹雨打, 体现了树木生命力的顽强, 也体现了树木衰老生理科学的维护能力。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经济价值。古树是历史的见证者, 也是文化的载体。 古树经历千百年而存活下来, 是活的文物和化石, 不仅经历了风风雨雨, 而且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史、 城市建设史及政治兴衰史。 例如, 我国传说中的周柏、 秦松、 汉槐、 隋梅、 唐杏(银杏)、 唐樟等, 均可作为历史的见证。陕西黄帝陵的黄帝手植柏、 山东泗水安山寺孔子手植银杏等古树, 记载了古代帝王、名人的历史传
说, 昭示着祖先爱树护绿的传统文化。很多古树蕴含着历史典故、 神话传说,有的被赋予人文情怀, 可以说, 保护这些古树就保护了文化之根。古树历经千百年的风雨而保留下来,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 是极其珍贵的种质资源。与一般树木相比, 古树的树冠巨大、 树根发达,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防风固土等生态价值显著。古树记载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是研究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变迁的活材料。 古树具有令人愉悦的美学功能, 如姿态美、 色彩美、意境美, 且经过大自然长期的雕琢, 具有苍劲古朴的美学特点, 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价值。 如安徽黄山的迎客松等。有的古树本身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如古香榧、山核桃、板栗、枣树、茶树等。有的古树树体巨大, 且材质好, 经济价值较高。
正因为古树名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珍贵资源。如何保护?最主要的是要做到管养结合,突出科学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保护,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法。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本文作者:刘合胜 中国林学会 教授级高工
创作团队:中国林学会·自然引力·科学内容工作室
审核专家:王枫 高级工程师 中国林学会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联合出品:中国林学会
支持单位:中国林学会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