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巩玺。吃饭时总塞牙,你是不是也觉得 “正常”?有人随身带牙签,有人饭后必冲牙,却很少想过:为什么偏偏是那几颗牙总卡食物?其实塞牙可能不只是牙缝大,而是牙齿在悄悄 “求救”。

先分清两种塞牙: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塞牙很常见,比如吃牛肉丝、韭菜这类纤维多的食物,卡进后牙的天然缝隙里,用牙线一挑就干净,牙龈不红不疼,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同一位置反复塞牙,清理完没多久又卡,甚至牙龈又肿又痛,就得警惕病理性塞牙了 —— 这背后往往藏着牙齿或牙龈的问题。

第一个常见原因是龋齿,也就是蛀牙。两颗牙相邻的侧面(邻面)最容易 “藏污纳垢”,细菌在这里慢慢蛀出小坑,就像城墙被凿了个洞。食物一嚼就往洞里钻,越塞越深。早期这种邻面龋没什么感觉,唯一的信号就是塞牙。我见过一位患者,后牙塞了两年,直到疼得睡不着才来看,结果两颗牙的邻面都蛀空了,不得不做根管治疗,既遭罪又费钱。所以 “光塞牙不疼” 的时候,恰恰是补牙的黄金期。

第二个 “元凶” 是牙周病。健康的牙龈像密封条,紧紧裹住牙齿邻接处;可牙周病会让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原本紧密的牙缝变宽,就像拉链被拉开了。这种塞牙常带着 “附加症状”:剔牙时牙签带血,刷牙时泡沫发红,甚至早上起来口臭明显。更麻烦的是,塞在缝里的食物残渣会加重炎症,让牙缝越来越宽,形成恶性循环。

牙列不齐或牙齿错位也容易导致塞牙。比如牙齿拥挤、倾斜,邻接面不平整,就像齿轮错位,食物一嚼就卡进死角;智齿横着长顶歪前牙,还会形成三角形的 “陷阱”。这种塞牙最顽固,用牙线都难清理。

教大家两个自测方法:用牙线穿过常塞的牙缝,要是突然 “咔嚓” 陷进去又轻松拔出,可能邻面已经蛀了;轻按牙龈,有脓点或疼痛,就得赶紧看医生。

处理塞牙,光靠牙签不行(尖锐的牙签会戳伤牙龈,让缝更宽),得用牙线或冲牙器清理。更重要的是找医生:邻面龋要补牙,牙周病要洗牙刮治,牙齿错位可能需要矫正,阻生智齿建议拔掉。塞牙的问题不会自己解决,牙缝不会自己变小,早期处理才能保住牙齿。

塞牙是口腔的 “报警器”,别等疼了才重视。及时找到原因,把 “漏洞” 补上,吃饭才能踏实。你有没有反复塞牙的位置?评论区可以聊聊。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晨光熹微工作室

审核:江汉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主任医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