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巩玺。

后台经常收到留言:“巩医生,智齿到底要不要拔?不拔会怎样?”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藏在牙龈里的 “神秘邻居”—— 智齿,看看它为啥可能变成 “定时炸弹”。


先说说智齿。它学名 “第三磨牙”,一般在 17 到 26 岁左右萌出,是口腔里最后长出来的恒牙。但人类进化中,颌骨变窄变小,智齿的生长空间常常不够,这就为麻烦埋下了种子。

为啥说它可能是 “定时炸弹”?咱们分情况说。

第一种是 “歪着长的钉子”—— 阻生智齿。

这类最常见,有的横着、有的斜着,像颗错位的钉子顶在前面的第二磨牙上。牙齿每天都在轻微生长,这股持续的力量会慢慢 “推坏” 前牙:先是顶出缝隙,食物嵌进去蛀成龋齿;严重的会导致邻牙牙根吸收,最后整颗牙松动。

第二种是 “藏污纳垢的死角”。

很多智齿只长出一小截,剩下的牙冠被牙龈包着形成 “盲袋”。这里刷不到、漱不净,细菌和食物残渣越积越多,很容易引发 “智齿冠周炎”。轻的时候吃东西胀痛,重的时候半边脸肿、张不开嘴,甚至发烧。

第三种是 “悄悄潜伏的风险”。

有些智齿完全没萌出,埋在骨头里,表面看不出来,让人觉得 “没事”。但它的风险其实藏在下面:最常见的是悄悄顶坏邻牙,等发现时前牙已经蛀了或牙根受损;也可能偶尔引发牙龈肿痛,尤其是身体抵抗力差的时候;还有小概率会形成含牙囊肿,甚至极少数情况发展成肿瘤,虽然少见,但一旦出现,会慢慢侵蚀颌骨,治疗起来更麻烦。


那是不是所有智齿都得拔?也不是。如果智齿长得正,上下能正常咬合,能好好吃饭,平时也能刷干净,就可以留着。但符合这条件的,估计只占 10%。

需要果断拔的情况包括:反复发炎肿痛的,每次发作都影响生活,还可能引发感染;已经顶坏邻牙的,哪怕只是轻微龋齿,也得及时处理;清洁困难、总藏食物残渣的,长期下去会影响整个口腔健康;智齿本身龋坏了或者有些问题了,有囊肿或肿瘤风险的,越早拔越能减少伤害。尤其备孕女性,孕前一定要检查智齿 —— 孕期激素变化容易让智齿发炎。

最后提醒大家:智齿早期往往没症状,等疼起来可能已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建议 18 到 25 岁做次口腔检查,让医生通过 X 光片看看智齿的情况。别抱着 “不疼就不管” 的想法,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这 “潜在炸弹” 无害化。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晨光熹微工作室

审核:江汉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主任医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