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常见误区。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否需要长期服药,取决于病变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不存在“所有患者都要终生吃药”的统一结论。
根据《2025年中国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前大多数常见的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经介入封堵或手术修补后,若恢复良好、心功能正常,并不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
例如,《指南》指出,经导管封堵ASD或VSD后,患者通常仅需在术后短期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疗程一般为3–6个月;此后若心脏结构及功能恢复正常,可停药随访。同样地,对于PDA封堵术后患者,只需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并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以确认封堵器位置稳定和无残余分流。
只有少数患者,如存在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衰或人工瓣膜置换等并发症,才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例如,肺高压患者需持续应用肺血管扩张剂,人工瓣膜术后患者需长期抗凝,而心律失常或心衰患者则根据症状及风险长期服药。
因此,先心病的术后管理应个体化。大多数经过规范治疗、恢复良好的患者,并不需要终生服药。真正重要的是遵循医嘱、规律复查,监测心功能及瓣膜情况,以在出现并发症时及时干预,而非盲目延长用药时间。
参考资料
Cardiovascular Committee, Pediatrician Association, Chinese Medical DoctorAssociation, et al. 2025 Chinese na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children. ChinMed J (Engl). 2025 Jul 2.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丁亚辉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学辟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