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关于 “十四五” 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 “坚持农林牧渔并举,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林业纳入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不仅承担着生态保护的关键职能,更在拓展食物来源、优化供给结构、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其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的地位与发展,是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林业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一)拓展食物来源的 “重要增量极”
传统食物供给体系以耕地种植的粮食、蔬菜及畜禽养殖产品为主,而林业依托山地、丘陵、荒漠等非耕地资源,可提供品类丰富的 “林源性食物”,成为食物供给的重要补充。从具体品类看,林业食物涵盖三大核心领域:一是木本粮油,如油茶、核桃、板栗、油橄榄等,其中油茶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 90%,是优质健康的食用植物油来源,可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二是木本粮食,如板栗、柿子、枣类等,其中板栗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木本粮食,其淀粉含量达 40% 左右,与小麦、玉米等谷物相当,且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及钙、铁、锌等矿物质,每 100 克板栗蛋白质含量约 4.2 克,膳食纤维含量超 2 克,可鲜食、蒸煮,也能加工为板栗粉、板栗仁、板栗糕点等,口感软糯香甜,既是日常零食,也可作为主食替代品。木本粮食兼具 “粮食属性” 与 “木本植物特性” 的作物,凭借 “一次种植、多年收益”“不与耕地争资源” 的优势,成为传统耕地粮食的重要补充。三是森林坚果与浆果,如松子、榛子、蓝莓、猕猴桃等,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及微量元素,是满足居民健康饮食需求的重要坚果与水果品类;四是林下经济产品,通过 “林粮、林菜、林菌、林药” 等套种模式,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的前提下,生产粮食、蔬菜、食用菌等作物,实现 “一亩林地多产收”,有效拓宽了食物供给渠道。
(二)保障食物安全的 “生态防护盾”
林业通过维护生态平衡,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自然环境,间接保障食物供给安全。一方面,森林具有固土保水、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可减少水土流失、抵御旱涝灾害,为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提供生态屏障 —— 例如,农田防护林可降低风速、减少蒸发,提升粮食亩产量 10%-15%;另一方面,林业推动的 “生态种植” 模式,如林下养殖、有机种植等,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升食物品质,契合 “优质粮食工程” 与食品安全战略需求,为居民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食物选择。
(三)优化供给结构的 “转型助推器”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食物需求从 “吃饱” 向 “吃好、吃健康” 转变,林业食物恰好契合这一消费升级趋势。从供给结构看,林业提供的木本粮油、森林坚果等产品,多属于高营养、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可弥补传统粮油产品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方面的供给短板;从产业结构看,林业食物产业的发展,能推动农业从 “以耕作为主” 向 “农林牧渔协同” 转型,减少对耕地资源的过度依赖,缓解 “耕地保护与粮食增产” 的矛盾,助力构建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水域” 多元化的食物生产空间布局。
二、林业推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发展路径
(一)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培育,夯实食物供给基础
种质资源是林业食物产业发展的 “芯片”。需依托国家级、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如惠民县楸树杜梨国家级种质资源库模式),系统收集油茶、核桃、板栗等木本粮油树种,以及森林水果、林下作物的优质种质资源,建立 “收集 - 保存 - 评价 - 利用” 的完整体系;同时,联合科研单位开展良种选育,通过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 例如,针对油茶培育 “早产、高产、高油” 品种,将盛产期提前 1-2 年,每亩茶籽油产量提升 20% 以上,为林业食物产业提供优质种苗支撑。
(二)发展现代林业设施,提升食物生产效率
借鉴 “现代设施农业” 经验,推动林业生产从 “靠天吃饭” 向 “设施化、集约化” 转型。一是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对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树种,推行 “统一规划、统一育苗、统一管理” 的标准化种植,配套建设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提升亩均产量与产品品质;二是发展设施林下经济,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开展林下食用菌、药用植物等精细化种植,突破季节与气候限制,实现全年稳定供给;三是推广智慧林业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林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精准调控水肥、光照等条件,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三)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林业食物附加值
林业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从 “初级生产” 向 “全产业链发展” 延伸。一方面,推动加工升级,对木本粮油进行精炼加工,开发茶籽油保健品、核桃蛋白粉等深加工产品;对森林坚果、浆果进行保鲜、烘干、制罐处理,延长保质期与销售半径;另一方面,融合三产发展,结合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业态,打造 “林业食物采摘 + 加工体验 + 休闲观光” 的融合模式,例如建设油茶文化园、板栗采摘园,既提升产品附加值,又带动乡村就业与增收,形成 “生产 - 加工 - 销售 - 服务” 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四)完善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政策与市场是林业食物产业发展的 “双引擎”。在政策层面,需加大财政投入,对林业食物种植基地、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将木本粮油纳入粮食安全考核体系;同时,完善金融支持,推出 “林业产业贷款”“保险 + 期货” 等产品,降低经营风险。在市场层面,建立林业食物质量标准与溯源体系,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如 “赣南油茶”“云南核桃”),提升产品市场认可度;依托电商平台、冷链物流,打通 “产地到餐桌” 的销售渠道,让林业食物更快、更便捷地进入居民消费市场。
三、结语
林业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既是 “食物增量的提供者”,也是 “生态安全的守护者”,更是 “产业转型的推动者”。未来,需以 “大食物观” 为指引,立足林业资源优势,通过种质创新、设施升级、产业链延伸与政策保障,推动林业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林业不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 “主力军”,更成为保障食物安全、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助力乡村振兴的 “重要力量”,为构建农林牧渔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 编辑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大杨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