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岁的陈先生(化名)因连续爬山一周后出现膝关节剧痛,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罗海恩主任门诊就诊。经检查,被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本以为冬季爬山正好锻炼身体,没想到反而伤了膝盖!”陈先生懊悔地说。
罗海恩主任介绍,冬季气温低,人体肌肉和韧带在寒冷环境中会反射性地收缩,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弹性下降,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一、中医怎么看冬季锻炼?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AI图片)
骨伤三科苏新平教授解释:冬季自然界阳气闭藏,阴气盛极,人体生理活动也应顺应“冬藏”特性。冬季运动养生需遵循“避寒就温”原则,不宜过度剧烈出汗,以免阳气外泄。
中医强调“因时制宜”,湖南地区冬季湿度较高,运动时需特别注意防寒防湿,避免寒湿之邪侵袭筋骨关节。
二、不同年龄段冬季如何运动?
1. 青少年(6-17岁):重在全面发展
推荐运动:球类运动(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室内)、滑雪、滑冰、五禽戏。
中医原理:青少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生机蓬勃。传统养生功法,如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能全面锻炼身心。
注意事项:运动前充分热身,特别是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冬季场地可能湿滑,需注意防滑。

(▲AI图片)
专家支招:青少年运动损伤多为急性创伤,运动前需做好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弓步走,以提高肌肉弹性和关节灵活性。
2. 中年人(18-59岁):重在强健体魄
推荐运动:健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室内骑行、滑雪。
中医原理:中年人体质由盛转衰,气血开始减弱。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能调息养神,通经活络,符合冬季“收藏”特点。
注意事项: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冬季早晨气温低,可适当推迟锻炼时间。
专家支招:中年是关节退变开始时期,运动需循序渐进。推荐“间歇训练”——快走3分钟、慢走1分钟,循环进行,减少膝关节持续压力。
3. 老年人(60岁以上):重在灵活协调
推荐运动:散步、太极杖、柔力球、八段锦。
中医原理:老年人肝肾亏虚,筋骨萎软。传统养生法如揉膝、摩腹、叩齿、咽津,能局部锻炼又不耗伤气血。
注意事项:避免早晨气温过低时运动,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锻炼。建议每周5次,每次20~30分钟低强度运动。雨雪天气尽量改为室内活动。

(▲AI图片)
专家支招: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冬季路面易滑,建议选择“太极杖”——借助手杖练习太极动作,既能保持平衡,又能锻炼全身协调性。
三、运动如何预防损伤?——未病先防
1、运动前:做好“热身三式”
颈部“米”字操:用下巴写“米”字,活动颈椎。
膝关节旋转:双脚并拢,微屈膝,双手扶膝做旋转运动。
踝关节屈伸:脚尖点地,做踝关节屈伸和环绕。
2、中医传统养生法:运动前可揉按“足三里”和“涌泉穴”,每穴1分钟,能强健筋骨,增强抗寒能力。
四、运动时损伤怎么办?——即病防变
1、若运动时出现关节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用“RICE原则”:
Rest(休息);
Ice(冰敷);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Elevation(抬高患肢)。

(▲AI图片)
2、中医应急处理:
立即按压“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减轻疼痛。
用活血化瘀的膏方外敷患处(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运动后怎么恢复?——愈后防复发
1、整理运动:运动后做5~10分钟静态拉伸,每个动作保持20~30秒。
2、中医自我按摩:
揉拿大腿:双手像揉面一样揉拿大腿肌肉,放松肌筋。
拍打胆经:双手握空拳,沿着大腿外侧中线(胆经循行部位)从上到下轻轻拍打。
搓揉膝关节:两手掌心搓热,覆盖在膝关节上轻轻搓揉。
3、药膳食疗,有助于运动后恢复,强壮筋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冷。

(▲AI图片)
专家提醒
罗海恩主任提醒:冬季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原则,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如运动后出现关节持续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到专科就诊。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骨伤三科(关节外科) 张道伟 杜健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