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确诊近视后,家长们的“护眼大战”就拉开了帷幕。除了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您知道吗?
孩子一些不经意的日常小动作,可能在悄悄加速近视的发展。警惕并纠正以下几个关键动作,对延缓孩子近视加深至关重要。
1.眯眼看东西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信号!当孩子看不清时,会本能地眯起眼睛。这个动作看似能暂时看得清晰一点,实则危害巨大。
眯眼会压迫眼球,使眼内肌肉持续紧张,不仅会加重视疲劳,长期如此还会导致眼轴被动拉长,从而加速近视度数的增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个习惯,应立即带他去复查视力,更换合适的眼镜。
2.频繁揉眼睛
孩子揉眼睛可能源于视疲劳或眼睛干痒。但这个动作存在双重风险:一是手上的细菌容易引发结膜炎等眼部感染;二是用力揉眼会瞬间升高眼内压,尤其对于眼球壁本就较薄的近视孩子来说,可能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应教育孩子感觉不适时,用滴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闭眼休息来代替揉眼。
3.趴着、躺着看东西
无论是写作业时趴得太近,还是躺着看书、玩手机,都是近视发展的“加速器”。这种不规范的姿势会导致双眼与目标的距离不一致,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极易引发视疲劳和双眼视功能异常。家长务必督促孩子保持“一尺一寸一拳”的正确读写姿势。
4.长时间不眨眼地盯着屏幕
当孩子全神贯注于电视或平板时,眨眼频率会不自觉地大幅下降。这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快,引发眼睛干涩、刺痛,即“视频终端综合征”。
干涩的角膜环境会加重视觉质量的下滑,促使孩子为了看清而采取更费力的姿势,形成恶性循环。应遵循“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
孩子的这些动作是视力问题的“警报器”。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及时干预。
核心对策是:确保配戴度数准确的眼镜、督促保持规范用眼姿势、严格遵循间断性用眼原则,并保证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阳光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是延缓近视发展的天然良药。多一份警惕,就能为孩子明亮的未来多添一份保障。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怀化爱尔眼科医院 王敏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怀化爱尔眼科医院 王敏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