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配蛋糕,炸鸡加可乐,工作日熬夜刷手机,周末窝在沙发里玩游戏——这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日常,看似是放松,实则在悄悄埋下视力隐患。

你可能没意识到,这些习惯推高的不只是体重,还有血糖;而血糖长期超标,正悄悄引来一个隐蔽的视力“杀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11月14日)即将到来,今天我们就聊聊糖尿病眼病,希望帮助更多人建立对糖网的科学认知,免于失明的风险。




这3个习惯,正在给糖网“铺路”

很多年轻人觉得血糖高离自己很远,但饮食、运动、作息上的这些日常习惯,其实都在悄悄增加糖网风险。

1.饮食:高糖高脂高碳水,血糖反复失控

把奶茶、蛋糕当快乐源泉,一杯500ml的全糖奶茶含糖量常超50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25克标准【1】,长期饮用会让血糖持续升高。更不用说油炸食品、高碳饮食等,多余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诱发血糖问题的重要因素。


2.运动:久坐不动,身体控糖能力下降

白天在工位久坐、周末窝在沙发躺平,一天运动不足30分钟,会直接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血糖就更容易失控,加速眼底血管的损伤。

3.作息:熬夜打乱节奏,血糖调节失衡

熬到凌晨才睡已成常态,而熬夜会打乱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节奏。胰岛素分泌不稳定,会进一步加剧血糖波动,增加糖网发生的概率。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1.48亿2,相当于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近年来,年轻群体的发病率持续上升,18-2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2%,30-39岁更是升至6.3%3;而每3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会发生糖网4。可以说,糖网正顺着这些不健康的习惯,悄悄盯上年轻人。



为什么高血糖会伤眼?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相机:角膜是镜头,视网膜是底片,而视网膜上的毛细血管网,就是给底片供能的管道。

当血糖长期超标时,多余的葡萄糖会持续浸泡血管壁,让它变得又脆又薄,容易变形开裂;接着脆弱的血管会慢慢变窄、堵塞,导致视网膜局部缺少营养,进而出现细胞坏死;


身体为了挽救缺血的视网膜,会紧急长出异常的新生血管,但这些血管很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不仅遮挡视线,严重时还会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最终可能致盲。

更可怕的是,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发现看东西变形、眼前有黑影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记住这3步,远离糖网风险

糖网的关键在于“早防、早查、早治”,尤其是这两类人:已经确诊糖尿病的人,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第一步:管好血糖,从日常小事入手

  • 少喝含糖饮料,减少添加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 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避免久坐,避免昼夜节律紊乱;

  • 定期测血糖,健康人每年体检时查1次空腹血糖,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查1次。

第二步:定期检查眼底,比你想的更重要

糖尿病患者失明概率是正常人的25倍【5】。患糖尿病的时间越久,发生糖网的几率就越高。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60%-70%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

因此,建议在确诊糖尿病的第一时间就进行眼底检查,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如果已经确诊糖网,更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第三步:出现这些症状,立刻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别犹豫,立即去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就诊:

  • 看东西突然模糊,像蒙了一层雾;

  • 眼前有黑影飘动,且越来越多;

  • 看直线变弯曲(比如门框、格子衫线条变歪);

  • 视野里突然出现黑影遮挡,像有东西挡住了一部分视线。

糖网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眼内注药、手术治疗等,早期干预能尽可能控制病情、保住视力。值得注意的是,眼内注药是一场“持久战”。有些患者注射1-2针后觉得症状缓解就自行停药,或因初期视力无明显改善就放弃治疗,这都是错误的。药物会逐渐代谢,只有遵医嘱定期补充“弹药”,才能巩固已取得的治疗成果。


最后想说

糖网从不是“老年病”,它正通过高糖饮食、熬夜、久坐等习惯,悄悄盯上年轻人。眼健康问题也从不是突然发生,而是长期忽视的结果。预防糖网不用等,从控糖、定期查眼底开始,把小事做在日常,才能守住清晰视力。

11月14日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爱尔眼科愿与您一起,用专业守护眼健康,让每双眼睛都能长久看见美好~

来源: 南京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