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寒风起,你的养生模式开启了吗?11月7日,我们迎来了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银川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徐娟分享了冬季养生的健康指南。她指出,冬季养生的终极秘诀是一个“藏”字!掌握这四个“藏宝攻略”,不仅能温暖过冬,还能为来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饮食“藏”能量:温润平补是王道

“入冬后,自然界的万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阶段,人体也是一样,阳气开始收藏,这个时候养生应该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徐娟说。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于一个“藏”字。虽然寒冷,但这个时节其实是固本培元、改善体质状态的最佳时机,如果冬季养护得当,可以为来年春季的生发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具体来说,首先在饮食上要以温润平补为主。徐娟推荐大家多吃温热的汤和粥,唤醒脾胃,提供能量。立冬后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温性食材摄入,比如牛肉、鸡肉,尤其推荐鸽子、乌鸡、鲫鱼这类“血肉有情之品”。容易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的阴虚体质人群,则建议解锁鸭肉、银耳、百合等滋阴润燥的食材。别忘了接地气的根茎类食物,比如山药、红薯、土豆,它们凝聚着土地精华,可以帮助身体潜藏阳气,堪称“冬季天然储能包”。

起居“藏”阳气:和太阳同步作息 运动拒绝大汗淋漓

在起居方面,徐娟分享了《黄帝内经》里的冬季作息密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说,我们要顺应冬季昼短夜长的自然规律,适当增加睡眠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消耗阳气和精气。延长睡眠不是懒,而是为身体铺设“隐形电热毯”。徐娟特别提醒“晨练族”,尤其是老年群体,晨练不宜过早,一定要避开清晨的严寒,否则容易损伤阳气,而且清晨寒邪易引发急性心脑血管意外。

冬季锻炼身体一般推荐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阳光正好的时候,推荐的运动项目为打太极、散步等“温柔系”运动。锻炼要注意掌握强度,不要练到大汗淋漓,以免让汗水带走宝贵阳气。

情志“藏”欢喜:把阳光装进心里

万物萧瑟的冬季,情绪也容易“感冒”。徐娟支招,遇见好天气就出门晒个“日光浴”,阳光是天然抗抑郁剂。冬季要主动调节心态,给心情穿上“保暖衣”,让冬日阴霾在笑声中消散。

徐娟医生最后强调,冬季养生就像给身体办理“定期存款”,通过温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缓的运动、平和的心态巧妙配合,藏好身体的阳气和情志的正能量,实现“形神共养”的健康状态。

来源: 银川发布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