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梦想在蔚蓝海面上,享受一场奢华的海上之旅?如今,这一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增长,海上度假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而在这股浪潮中,中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邮轮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今年国庆假期,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满载近5000名宾客从上海起航,开启为期8天7晚的国庆中秋特色航次,让宾客在海上同庆祖国华诞,共度海上佳节。乘客们在为我国成为全球第5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对“爱达·魔都号”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旅程是“爱达·魔都号”成功完成的第一个京剧主题航次。

连续两场由国家京剧院带来的经典折子戏在千人剧院轮番上演,座无虚席。游客还邂逅了《战马超》《出塞》等曲目的快闪表演,参与了京剧互动体验。
从最初的设想到实际启航,旅客的期待与工程的付出交织在一起。这一段旅程不仅连接了人们对海上生活的想象,也为我们即将了解的邮轮世界拉开序幕。
大型邮轮的建造是对一个国家造船业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验。有了建造两艘大型邮轮的经验,我国已形成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和复杂巨系统工程管理能力,构建了邮轮业的中国标准体系。大型邮轮建造为船舶修造、母港、零售、金融等相关产业链带来1∶14的推动作用,跨行业、跨地区吸纳了超过500家全球供应商推进邮轮设计、建造。

上海外高桥造船的船坞内,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正在这里进行建造。目前,“爱达·花城号”正在进行内装和设备调试,整体建造进度已经达到85%。按照计划,将在明年三月出坞,5月下出海试航,2026年年底交付使用。相比于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来说,花城号的突出特点可以用三个“更”来总结。更大、更更新、更快——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总长341米、吨位超14万吨,引入AI智能与绿色运营升级,建造效率提升20%,出坞时间缩短8个月。
当甲板上的灯光映照海面,海风轻拂脸庞,旅客的期待与工程师的心血在心中交汇。从设计蓝图到航行起点,这条通往蓝海的道路象征着探索与创新的延续。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赵庭月
审核: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邓兴军
综合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