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龙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  副主任护师

审核:曹  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医院  主任医师

如果您曾经历过皮肤突然泛起一片片红色或苍白的“风团”,并伴随着钻心的瘙痒,那么您很可能与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有过“不愉快的邂逅”。荨麻疹,来去如风,发作时奇痒难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呼吸和日常生活。面对这一“不速之客”,单纯忍耐或胡乱用药绝非上策。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为您提供一份从即时止痒到长期体质调理的全面家庭护理指南,助您更好地“战胜”荨麻疹。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认识荨麻疹——为何皮肤会“风吹草动”?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核心机制是体内的“肥大细胞”被激活,释放出组胺等炎性物质,这些物质导致血管扩张、液体渗出,从而在皮肤上形成我们看到的“风团”并引发剧烈瘙痒。

其常见诱因包括[1]:①食物,如海鲜、牛羊肉、蛋奶、坚果、食品添加剂等;②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③感染,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④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冷、热、日光、压力等;⑤物理刺激,如皮肤划痕、压力、运动、出汗等;⑥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⑦精神因素,如压力、紧张、焦虑。

荨麻疹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6周)和慢性(≥6周)。急性荨麻疹通常能找到明确诱因;而慢性荨麻疹则更为复杂,往往与自身免疫、慢性感染或体质因素相关。

二、即时止痒与西医护理——快速安抚“躁动”的皮肤

当荨麻疹突然发作,瘙痒难忍时,首要任务是打破“痒——抓”的恶性循环,因为抓挠会进一步刺激皮肤释放更多组胺,导致风团更多、更痒。因此,学会科学止痒至关重要[2]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1.物理降温法(西医首选)

(1)冷敷:这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止痒方法。用毛巾包裹冰袋或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敷于瘙痒部位,每次15~20分钟。低温能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组胺的释放,并暂时麻痹神经末梢,迅速减轻瘙痒和肿胀感。

(2)保持环境凉爽:保持室内环境凉爽通风,避免过热。

(3)温水淋浴:应使用略低于体温的温水快速冲洗,避免热水烫洗。

2.外用药物法

(1)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和轻微的清凉作用,尤其适合儿童和孕妇。用前摇匀,棉签蘸取涂抹于患处即可。

(2)薄荷脑/樟脑乳膏:能带来清凉感,转移瘙痒的神经信号,但皮肤破损处忌用。

3.抗组胺药物(口服)

这是西医治疗荨麻疹的核心。如果瘙痒严重影响睡眠或日常生活,应及时服用抗组胺药。

第二代抗组胺药(首选),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止痒效果好,且嗜睡等不良反应远远小于第一代(如氯苯那敏)。

4.中医小妙招

(1)拍打法:在瘙痒难耐、忍不住想抓的时候,改用掌心轻轻拍打周围皮肤,替代抓挠,以疏通气血,缓解痒感。

(2)按压穴位:按压有助止痒的穴位,如曲池穴(屈肘时,肘横纹尽头处)、血海穴(膝盖内侧上方,掌心盖住膝盖,拇指指处)、百虫窝穴(血海穴上方1寸)。每穴按压1~2分钟,有酸胀感为宜。

(3)刮痧与拔罐:在背部膀胱经上进行刮痧或走罐,可以疏通经络、活血祛风、排出湿热,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辅助效果。建议由专业医师操作。

(4)情志调摄: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生风,引发痒症。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是调理体质的重要一环。

三、中医视角与体质调理——从根源改善“土壤”

中医认为荨麻疹属于“瘾疹”范畴。其病机主要与“风”邪有关,所谓“无风不作痒”。但“风”的产生又存在内在根源,多与患者的体质失衡有关。因此,中医治疗、护理荨麻疹不仅要止痒,更注重调整内在的“体质土壤”,防止风邪再生[3-4]

1.风热犯表型

(1)表现:风团色红,遇热加重,瘙痒剧烈,可伴有发热、咽痛、舌尖红。

(2)调理原则:疏风清热。

(3)饮食:多吃清凉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芹菜、薄荷等。可用金银花、菊花泡水。忌食辛辣、油炸、羊肉等热性食物。

推荐茶饮方:金银花5克、连翘5克、薄荷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2.风寒束表型

(1)表现:风团色白或淡红,遇风遇冷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

(2)调理原则:疏风散寒。

(3)饮食:可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生姜、紫苏、葱白等。忌食生冷寒凉,如冷饮、冰淇淋、西瓜等。

推荐茶饮方:生姜3片、红糖适量,煮沸热饮,饮用时以微微出汗为佳。

3.气血两虚型(常见于慢性荨麻疹)

(1)表现:风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劳累后加重,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

(2)调理原则:益气养血固表。

(3)饮食:加强营养,多吃健脾养血的食物,如山药、红枣、桂圆、小米、牛肉、鸡肉等。

推荐药膳方:黄芪15克、当归10克、大枣5枚,与鸡肉或排骨同炖,饮汤食肉。

4.胃肠湿热型

(1)表现:发疹时常伴有脘腹胀痛、恶心呕吐、便秘或大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

(2)调理原则:通腑泄热,除湿止痒。

(3)饮食: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如白菜、萝卜等,以帮助排便。可饮薏米红豆水祛湿。严格忌酒以及油腻辛辣、甜食。

推荐茶饮方:藿香5克、佩兰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四、结语

荨麻疹是一个“狡猾”的对手,但它并非不可战胜。应对它,我们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两手抓”的策略:用西医的方法快速控制症状,像消防员一样扑灭眼前的“大火”;用中医的理念耐心调理体质,像园丁一样改善身体的“土壤”,让风邪无处滋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55(12): 1041-1049.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达标治疗专家共识(2023)[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 56(06): 489-495.

[3]金明华, 张丽娜, 汪园园. 中医防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用药思路与对策[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18): 3188-3190.

[4]杨雯燕, 陶璐瑶, 孙庄琳, 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J]. 慢性病学杂志, 2023, (10): 1466-1471,1477.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