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内分泌科(含营养科)、国家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DPCC)
近几日接诊了几位年轻患者,他们被确诊为患有2型糖尿病,他们中有一个共同习惯,是近半年至一年来将碳酸饮料、奶茶等当作了日常饮水。

那么,这种生活习惯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呢?该科室主任医师张海涛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张海涛主任医师介绍,我们常说饮料中含糖高,但具体高到什么程度?可用一块方糖来直观感受一下。

研究数据显示,通常1块方糖约为4.5克糖,一瓶500ml的可乐饮料,含糖量大约为54克,就相当于12块方糖;

一瓶500ml的橙汁饮料,含糖量约为45克,相当于10块方糖,即使是纯果汁,含糖量也很高,且缺乏膳食纤维;一杯中杯的(约500ml)全糖奶茶,含糖量可达40~60克,相当于9~13块方糖。

而其中的“珍珠”等配料本身也是由糖和淀粉制成;一瓶600ml的运动饮料,含糖量约30克,相当于6~7块方糖;乳酸菌饮料,一瓶400ml,含糖量可能超过50克,相当于11块方糖以上。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宜控制在25克以内,最多不超过50克,这意味着,仅一瓶含糖饮料下肚,一天的糖分配额很可能超标,甚至翻倍。

那么,糖是如何在半年内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呢?张海涛主任医师解释,身体摄入相对多的糖时,会发生以下变化。

第一,当喝下高糖饮料,血糖会瞬间飙升。身体为了维持平衡,会紧急命令胰腺的β细胞“加班加点”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血糖。时间长了,数次这样的“糖分轰炸”,胰腺就像一台被强制超负荷运转的机器,超负荷运转会导致胰腺的严重损害。

第二,长期高胰岛素水平,会让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变得“麻木”,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完成降糖任务,这就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前兆。

最终,疲惫不堪的胰腺β细胞功能衰竭,无法再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此时,血糖失去控制,持续处于高位,糖尿病就此确诊。“饮料当水”就是对这个过程的加速,胰腺在持续高强度工作下,最终“罢工”了。

因此,糖尿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与饮食、糖分、总热量的摄入有紧密联系,年轻人一样可“中招”,倡议公众选择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良好生活方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易丹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