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 燕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李卫国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 主任医师

很多人早上起床后会感觉手指僵硬,活动一会儿就好了,往往不当回事。但如果晨僵超过30分钟,手指关节还对称地肿起来,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RA)发出的信号。类风湿关节炎不像普通关节炎那样“温和”,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悄悄在关节里掀起“隐形风暴”,一步步破坏关节,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变形和残疾。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里烧不停的“慢性火灾”

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是“自身免疫紊乱”——我们的免疫系统本应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病菌侵害,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却“敌我不分”,把自己关节里的滑膜当成了“敌人”,发起持续攻击。这种攻击就像关节里燃起了“慢性火灾”,一开始可能只是轻微的炎症,但如果不及时控制,火势会越来越大,慢慢烧毁软骨和骨骼。它最典型的信号就是“晨僵”和“对称性肿胀”:早上醒来手指、手腕僵硬得动不了,要半小时以上才能缓解;而且肿胀往往是对称的,比如左手食指肿了,右手食指也会跟着肿,这和其他类型的关节炎有明显区别。

二、滑膜炎症:关节破坏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类风湿关节炎对关节的破坏,是从滑膜开始的。我们可以把滑膜想象成关节里的“保护膜”,能分泌滑液润滑关节,让关节活动顺畅。但患病后,滑膜会被免疫系统攻击得“疯狂增生”,厚度能达到原来的3~4倍。增生的滑膜就像“失控的工厂”,会释放出3种“破坏武器”,引发连锁反应。

第一种是炎症因子,它们会加速软骨的降解,就像给软骨“泼腐蚀剂”;第二种是金属蛋白酶,这种物质能直接“啃噬”关节软骨,让原本光滑的软骨变得坑坑洼洼;第三种是破骨细胞激活剂,它会唤醒骨骼里的“破骨细胞”,让这些细胞开始“吃”骨头,导致骨骼被侵蚀。这种“滑膜发炎→软骨受损→骨骼被蚀”的连锁破坏,让类风湿关节炎成为唯一能同时毁掉滑膜、软骨、骨骼这3种关节组织的关节炎,破坏力极强[1]。

三、靶向攻击:专挑小关节“下手”,有明显“攻击顺序”

类风湿关节炎“攻击”关节并不是“乱打一通”,而是有鲜明的“偏好”,尤其喜欢从小关节开始,而且有固定的“攻击梯队”。第一梯队是近端指尖关节(PIP)和掌指关节(MCP),9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是从这两个部位开始发病的,比如感觉手指关节又肿又痛,握东西都费劲;第二梯队是腕关节和肘关节,这两个关节是晨僵的“重灾区”,早上醒来手腕无法转动、肘关节无法弯曲,活动半天才能慢慢缓解;第三梯队是肩关节和髋关节,这些大关节受累通常意味着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了。这种“从远端小关节向近端大关节递进”的模式,和我们常说的骨关节炎完全不同——骨关节炎更喜欢攻击膝盖、髋关节这些负重关节,而类风湿关节炎专挑手、腕等小关节“精准打击”,这也是区分二者的重要依据[2]。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功能崩塌:从“手指灌铅”到“连洗脸都费劲”

类风湿关节炎对关节的破坏是渐进式的,患者早期可能只是轻微不适,比如感觉“手指像灌铅般沉重”,握笔、拧瓶盖有点费力,但随着病情发展,关节会逐渐变形,手功能一步步丧失,比如出现天鹅颈畸形,即手指中间的关节(近端指关节)过度伸直,末端关节却弯曲,看起来像天鹅的脖子;还有纽扣花样畸形,即手掌和手指连接的关节(掌指关节)向小指一侧偏斜,手指变得歪歪扭扭;严重者还会出现望远镜手,指节可以像望远镜一样伸缩,手指变得又短又畸形。如果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年内的致残率能达到70%;甚至部分患者的手功能完全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五、抓住“黄金时间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类风湿关节炎虽然破坏力强,但并不是“无药可救”,关键是要抓住发病后的“黄金治疗期”——发病最初的3个月。这一时期,增生的滑膜还没有发生纤维化,治疗起来难度小、效果好,能最大程度阻止关节变形。目前,临床治疗策略越来越精准,主要有这几个关键点:首先是达标治疗——医生会每3个月用“DAS28评分”(评估患者活动度)来评估患者的病情,目标是将评分控制在“缓解”或“低活动度”状态,让病情稳定下来;其次是生物制剂治疗——比如针对白介素6(IL-6)受体的托珠单抗等,这些药物能精准“瞄准”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炎症因子,从源头阻断炎症反应,比传统药物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考虑手术干预,切除后能有效减轻炎症,延缓关节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是藏在小关节里的“无声风暴”,从滑膜炎症开始,一步步破坏软骨和骨骼,最终导致关节变形、功能丧失。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识别“晨僵超过30分钟、对称性关节肿胀”这些早期信号,抓住发病前3个月的“黄金治疗期”,通过达标治疗、生物制剂等科学手段,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 贾捷婷,魏华,孟德芳. 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识别[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11):852-856.

[2] 姜泉,刘维,何小鹃,等. 中医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科技成果,2025,26(4):51-52.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